[实用新型]带谐振腔的进气歧管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05026.1 | 申请日: | 2017-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875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2 |
发明(设计)人: | 方立锋;蔡炳芳;饶聪超;茅锦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神通模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5/104 | 分类号: | F02M35/104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109 | 代理人: | 叶绍华 |
地址: | 31540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谐振腔 歧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动力系统领域,尤其是一种带谐振腔的进气歧管。
背景技术
发动机的工作转速范围非常宽广,在整个工作转速范围内,各工况所需的进气量是不相同的;为了更好的优化进气的气流组织来提高各转速下发动机的充气效率,提高发动机在整个转速范围内的输出性能,进气歧管的设计直接影响到发动机的性能。对于化油器式或节气门体汽油喷射式发动机,进气歧管指的是化油器或节气门体之后到气缸盖进气道之前的进气管路;进气歧管的功用是将空气、燃油混合气由化油器或节气门体分配到各缸进气道。进气歧管的结构可从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0820211873.7 的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进气歧管获得了解。传统的进气歧管存在进气的瞬间压力较低和充量系数较低,且发动机各转速下充气效率不稳定和发动机在整个转速范围内的输出性能不稳定的不足;因此,设计一种进气的瞬间压力较高和充量系数较高,且发动机各转速下充气效率稳定和发动机在整个转速范围内的输出性能稳定的带谐振腔的进气歧管,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目前的进气歧管存在进气的瞬间压力较低和充量系数较低,且发动机各转速下充气效率不稳定和发动机在整个转速范围内的输出性能不稳定的不足,提供一种进气的瞬间压力较高和充量系数较高,且发动机各转速下充气效率稳定和发动机在整个转速范围内的输出性能稳定的带谐振腔的进气歧管。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带谐振腔的进气歧管,包括:若干个歧管本体;所述的带谐振腔的进气歧管还包括:设有主谐振腔的主腔体,设于主腔体首端且与主谐振腔连通的进气管,设有与主谐振腔连通的副谐振腔且首端与主腔体尾端连接的付腔体,设有与副谐振腔连通的可变容积腔且首端与付腔体尾端连接的可变腔体,容积调节装置;歧管本体的一端与主腔体的侧围连接且与主谐振腔连通。谐振腔利用进气的谐振效应产生波叠加,进而提高此瞬间的进气压力,提高充量系数;该带谐振腔的进气歧管设有主谐振腔、副谐振腔和可变容积腔,发动机各转速下充气效率稳定和发动机在整个转速范围内的输出性能稳定,且可根据发动机的结构通过调节可变容积腔的容积,使发动机各转速下充气效率稳定和发动机在整个转速范围内的输出性能稳定效果更佳。
作为优选,所述的容积调节装置包括:设于可变容积腔中且设有通孔的活塞,设于活塞与可变容积腔尾端底面之间的压簧,直径与通孔直径匹配且一端设有螺纹段的调节杆,与调节杆另一端连接的挡板;可变腔体的尾端设有调节螺孔;调节杆的一端穿过通孔、压簧和调节螺孔,且螺纹段与调节螺孔螺纹连接。容积调节装置结构简单实用且调节方便;压簧在进气的瞬间压力变化时能通过活塞的微动平衡瞬间压力,使充气效率稳定和发动机在整个转速范围内的输出性能更稳定。
作为优选,所述的主谐振腔中设有位于进气管上侧的弹性隔膜。弹性隔膜能对主谐振腔中压力进行平衡,提高主谐振腔充气效率稳定。
作为优选,所述的带谐振腔的进气歧管还包括:连通管;主腔体与付腔体并列设置;连通管一端与主腔体尾端连接;连通管另一端与付腔体首端连接;主谐振腔通过连通管与副谐振腔连通。主腔体与付腔体并列设置,减少空间位置占用使结构紧凑。
作为优选,所述的歧管本体包括:下端与主腔体的侧围连接的上弧形段,绕在主腔体和付腔体外且上端与上弧形段上端连接的下弧形段。歧管本体包括上弧形段和绕在主腔体和付腔体外的下弧形段,使结构紧凑且稳固,歧管本体不易受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带谐振腔的进气歧管设有主谐振腔、副谐振腔和可变容积腔,发动机各转速下充气效率稳定和发动机在整个转速范围内的输出性能稳定,且可根据发动机的结构通过调节可变容积腔的容积,使发动机各转速下充气效率稳定和发动机在整个转速范围内的输出性能稳定效果更佳。弹性隔膜能对主谐振腔中压力进行平衡,提高主谐振腔充气效率稳定。容积调节装置结构简单实用且调节方便;压簧在进气的瞬间压力变化时能通过活塞的微动平衡瞬间压力,使充气效率稳定和发动机在整个转速范围内的输出性能更稳定。主腔体与付腔体并列设置,减少空间位置占用使结构紧凑。歧管本体包括上弧形段和绕在主腔体和付腔体外的下弧形段,使结构紧凑且稳固,歧管本体不易受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神通模塑有限公司,未经宁波神通模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0502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集成水道的进气歧管
- 下一篇:进气歧管安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