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扒炉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05530.1 | 申请日: | 2017-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552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发明(设计)人: | 卢燕平;凌宝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市雅乐思商住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C7/04 | 分类号: | F24C7/04;F24C7/06;F24C7/08;F24C15/14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205 | 代理人: | 张海文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中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扒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热炉具,特别是一种电扒炉。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扒炉,一般包括一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的炉板,在炉板的下方一般会设置电阻丝来作为发热器件,电阻丝的电热转化效率较低,使得电扒炉的能耗增加;电热丝的发热较为集中,而且电热丝朝向炉板的投影面积较小,其在通电发热过程中难以均匀地向炉板传递热量,炉板受热不均匀,炉板上的食物很容易焦糊;电热丝敷设需要较大的纵向空间,且安装结构较为复杂,这会使电扒炉的厚度较大,整体结构不够简洁,且加工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热转换率高,炉板受热均匀,食物加热效果好,结构简洁的电扒炉。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扒炉,包括一底座和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包括一炉板和设置在所述炉板下方的电热膜,所述电热膜用于对炉板加热。
优选的,所述电热膜紧贴或贴近所述炉板的底面。
优选的,所述加热组件还包括有一罩壳,所述罩壳和炉板之间围成一容置腔,所述电热膜设置在所述的容置腔内。
优选的,所述罩壳和电热膜之间间隔一距离而形成一空气隔热腔。
优选的,所述罩壳相对电热膜的一面设置有用于反射红外线的反射层。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前部设置有一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与水平面成一夹角倾斜而使所述控制面板朝向斜上方。
优选的,所述炉板的侧部设置有一收集槽,所述收集槽的顶面与炉板的上端面平齐或略低于炉板的上端面。
优选的,所述底座上可拆卸的设置有一接油盒,所述接油盒用于收集留存在收集槽内的废油。
优选的,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用于测量电热膜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在炉板的下方设置有用于加热的电热膜,电热膜的电热转化效率高,使电扒炉的能耗降低,电热膜朝向炉板的投影面积更大,可使热量能够均匀地向炉板传递,使炉板能够均匀受热,食物加热效果好,电热膜的厚度很小,安装结构简单,电扒炉的结构简洁,加工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加热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加热组件的剖视图;
图6是图5的I部分放大图;
图7是图5的II部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7,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电扒炉,包括一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的加热组件,加热组件包括一炉板21和设置在炉板21下方的电热膜22,炉板21采用耐高温的玻璃、陶瓷或金属等材料制成,电热膜22用于对炉板21和放置在炉板21上的物品加热。电热膜22的电热转化效率高,使电扒炉的能耗降低;电热膜22的发热面积大,发热均匀,且电热膜22朝向炉板21的投影面积更大,可使更多的热量均匀地朝向炉板21传递,炉板21能够均匀受热,从而使食物能够均匀受热,食物加热效果好。由于更多的热量被传递到炉板21,热量在传递过程中的损失较小,进一步降低了电扒炉的能耗。此外,电热膜22的发热还会以红外线的形式散发传递热能,红外线能够穿透食物并对其内部加热,食物内外可同时受热,使食物加工时间缩短且口感更好。本实用新型中,电热膜22的具体形式为半导体发热电阻薄膜,其结构组成简单,加工成本较低,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金属电热膜或者碳纤维电热膜等常用结构,电热膜22的材料组成和工作原理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悉,在此不再另加详述。
参照图5、图6和图7,本实用新型中,电热膜22直接紧贴在炉板21的底面,可减少在热量传递过程中的损失,提高热传导效率。电热膜22的厚度很小,且电热膜22直接紧贴在炉板21的底面,使电热膜22的安装结构简单,并降低了电扒炉的厚度,从而可降低了电扒炉的材料成本和加工成本。当然,电热膜22也可贴近炉板21设置而使两者之间具有空气腔以利于散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市雅乐思商住电器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市雅乐思商住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055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