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见光和近红外LED光源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06232.4 | 申请日: | 2017-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197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8 |
发明(设计)人: | 沈军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市彤科照明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中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见 光和 红外 led 光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可见光和近红外LED光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见光和近红外LED光源。
背景技术
近红外光(Near Infrared,NIR)是介于可见光(ⅥS)和中红外光(MIR)之间的电磁波,按ASTM(美国试验和材料检测协会)定义是指波长在780~2526nm范围内的电磁波,习惯上又将近红外区划分为近红外短波(780~1100nm)和近红外长波(1100~2526nm)两个区域。近红外光谱属于分子振动光谱的倍频和主频吸收光谱,主要是由于分子振动的非谐振性使分子振动从基态向高能级跃迁时产生的,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近红外光主要是对含氢基团X-H(X=C、N、O)振动的倍频和合频吸收,其中包含了大多数类型有机化合物的组成和分子结构的信息。由于不同的有机物含有不同的基团,不同的基团有不同的能级,不同的基团和同一基团在不同物理化学环境中对近红外光的吸收波长都有明显差别,且吸收系数小,发热少,因此近红外光谱可作为获取信息的一种有效的载体。近红外光照射时,频率相同的光线和基团将发生共振现象,光的能量通过分子偶极矩的变化传递给分子;而近红外光的频率和样品的振动频率不相同,该频率的红外光就不会被吸收。因此,选用连续改变频率的近红外光照射某样品时, 由于试样对不同频率近红外光的选择性吸收,通过试样后的近红外光线在某些波长范围内会变弱,透射出来的红外光线就携带有机物组分和结构的信息。通过检测器分析透射或反射光线的光密度, 就可以确定该组分的含量。
然而,现有的可见光和近红外光谱仪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缺陷,普遍采用的是灯具体积较大,使得光谱仪在使用的过程中便利性较差,携带不方便,降低检测效率,同时产生较多的热量,消耗大量的电能,增加使用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见光和近红外LED光源,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普遍采用的是灯具体积较大,使得光谱仪在使用的过程中便利性较差,携带不方便,降低检测效率,同时产生较多的热量,消耗大量的电能,增加使用成本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见光和近红外LED光源,包括光学透镜、光谱仪手柄和印制电路板,所述印制电路板安装在光谱仪外壳体的内部,所述印制电路板的上方设置有白光LED光源,所述白光LED光源的右侧设置有三色近红外LED光源a,所述三色近红外LED光源a的右侧设置有三色LED近红外LED光源b,所述光学透镜安装在三色近红外LED光源b的右侧,所述光学透镜的右侧设置有透明保护罩,所述光谱仪手柄安装在光谱仪外壳体的下方,所述光谱仪手柄的右侧设置有防滑装置,所述光谱仪手柄的内部设置有中央处理装置,所述中央处理装置的下方设置有电流控制装置。
优选的,所述电流控制装置和中央处理装置通过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光谱仪手柄的右侧设置有若干个防滑装置。
优选的,所述光谱仪手柄为圆柱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白光LED光源、三色近红外LED光源a和三色LED近红外LED光源b在印制电路板上的排列顺序不受限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在本实用新型中,设计的白光LED光源在使用的过程中产生热量较少,消耗电能小,且能够制作体积较小的LED灯,制造便携式光谱仪,方便户外操作,提升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流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光谱仪外壳体、2-白光LED光源、3-三色近红外LED光源a、4-三色近红外光源b、5-光学透镜、6-透明保护罩、7-防滑装置、8-光谱仪手柄、9-电流控制装置、10-中央控制装置、11-印制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市彤科照明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市彤科照明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0623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字形灯具
- 下一篇:基于微电网孤岛运行的防止启动冲击电流的装置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