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报警防漏预作用喷淋系统阀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07016.1 | 申请日: | 2017-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869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6 |
发明(设计)人: | 朱向东;张振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家口卷烟厂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62C37/50 | 分类号: | A62C37/5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75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报警 防漏 预作 喷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消防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自动报警功能的防止喷淋预作用阀组封闭不严渗漏而造成消防预作用喷淋系统出现冻结损坏影响消防喷淋系统正常使用的消防设备。
背景技术
消防喷淋系统是保障社会企事业单位生产、生活安全的重要设备,由于北方地区气候寒冷,受采暖限制的非采暖建筑消防喷淋系统设计一般采用预作用喷淋系统或干式喷淋系统,以解决管道“防冻”问题。但在工程实践中,因施工、管理、材料等环节的问题,常常会造成管道冻损及威胁系统有效灭火。我们知道,消防喷淋系统是用来防火、扑救初期火灾的重要消防设施之一,是灭火的最为有力的武器,灭火成功率较高,出现渗漏后一旦上冻,被冰冻堵塞而不出水,就会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
无采暖区域消防喷淋系统预作用阀组(功能类似于远程水力控制阀)的渗漏是一个无法及时发现并能可靠预防的普遍问题,即使是新安装的阀组,也会因水中的细沙、铁锈等杂质的长期沉淀堵塞阀瓣关闭,导致阀组灵敏度的降低,阀组关闭不严。虽然使用可靠性更高的不锈钢预作用阀组,可减少内部锈蚀问题,但仍然无法杜绝水中及安装过程中混入的细小杂质造成的微量渗漏。即使在维护过程中每周泄水,也不能保证冬季气温极低情况下,渗漏出的水缓慢流入消防喷淋系统主管道,极快结冰,根本无法及时将水彻底排出。同时频繁开启泄水阀门,不但需要大量的人力,也提前加速了泄水阀门的损坏。另一方面,整个渗漏过程在管道内缓慢发生,从外观及水流指示器等报警装置无法及时了解和判断管道内是否积水结冰。
预作用报警阀用于消防喷淋系统,它包括湿式阀与雨淋阀两阀以及启动电磁阀、远程引导启动方式接口、紧急启动盒、补水压力表、加底水阀、试验排水阀、压力开关、压缩空气接口、排多余底水阀、滴水阀、排水阀等附件叠加而成,故它同时兼备湿式阀与雨淋阀的功能。雨淋阀靠供水管网一侧,湿式阀靠灭火管网一侧。预作用系统处于准工作状态时,雨淋阀侧腔及下腔充满压力水,湿式阀后的灭火管网充满压缩空气(0.0 3~0.05MPa)。消防喷淋预作用报警阀组理论上起到将水封闭于预作用阀组前端,使用时通过远程开启电磁阀或现场手动开启快速开启阀,使皮囊腔侧腔泄压管道开始供水。日常准工作状态时湿式阀侧不应有水出现,但由于安装及设备生产运输过程中管网内留存的细小杂质或随使用时间的延续,一般1年以后预作用阀体出现锈蚀,皮囊或阀盖无法密封。上述情况造成的渗漏水缓慢流入雨淋阀上侧自动滴水阀连接腔,由滴水阀排出渗漏水确保湿式阀组侧不会有水流入。
在实际使用中由于阀组生产厂家的不同,自动滴水阀选项各不相同,有自动和人工手动等不同种类,同时排水流量有限、开关灵敏度不可靠、或是杂质堵塞及内部锈蚀或粘连,造成渗漏水无法及时排出,连接滴水球阀的腔内压力升高,渗水缓慢充入湿式报警阀侧使位于非采暖区管道逐渐充水,冬季即出现管道冻结及冻损的发生。该过程由于渗水十分缓慢并且流量极小,管网内指示水流的报警装置不会启动报警,另一方面管道无其他的水位监测及报警装置致使维护使用人员无从及时了解系统内部细微变化。
冬季低温下水结冰极快,即使使用传统维护检查方法每周为消防喷淋预作用阀组泄水,也无法保证能将漏水有效全部排出。另一方面不同厂家制作的预作用阀组自动滴水阀在设计上也有差别,有的不具备良好的自动排水能力,必须人工手动进行排水,结果缓慢的渗漏造成管道冻裂损坏或堵塞无法使用,严重威胁防护区安全。预作用阀组的渗漏问题会因阀组制造的材料、使用环境、结构设计、使用时间等诸多原因,无论什么原因渗漏的出现都是严重影响系统安全的主要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报警防漏预作用喷淋系统阀组,该系统结构合理,能够及时排除渗漏存水、有效防止阀组灭火喷淋侧管网的冻结损坏,操作方便、自动化程度高、可靠性高,适合在室内外使用,有助于提高消防系统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家口卷烟厂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张家口卷烟厂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0701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