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球形凹坑传热管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20109235.3 申请日: 2017-02-06
公开(公告)号: CN206540452U 公开(公告)日: 2017-10-03
发明(设计)人: 王玉琳;梁政;丁虎;张梁;陈巍;弋治军;王伟伟 申请(专利权)人: 四川川锅科泰达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F28F1/12 分类号: F28F1/12
代理公司: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1214 代理人: 钱成岑
地址: 610400 四川省成都市金***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球形 传热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传导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球形凹坑传热管。

背景技术

传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自然现象,是动力、核能、电子、交通、制冷、化工、石油、航空航天等工业中的常见过程。由于地球上能源有限,能源危机日益严重,环境问题愈加严峻,提高换热设备效率,降低能源消耗成为工业生产的主旋律。目前,提高换热设备效率主要采用强化传热技术。强化传热技术可分为两类,即有源强化传热和无源强化传热,所谓有源强化指换热设备需通过外部能量输入达到强化传热的目的,比如振动强化、静电场强化、机械强化等;无源强化指无需外部输入能量,仅通过改变传热管表面结构或使用强化元件来提高换热性能,比如旋流片、纽带、绕花丝、人工粗糙管、异型管、扩展表面管等。由于无源强化技术无需消耗额外能量,且技术成熟、操作简单,因此无源强化技术在强化传热技术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传统的光管是通过异型管提高传热技术的有:波纹管、缩放管、螺旋槽管、横纹槽管等。其强化传热的机理主要是通过破坏或减薄边界层,诱导流程发生变化使流体产生涡流,进而加冷热流体混合,从而提高传热性能。但是普通光管传热效率低、抗污垢性能差。

而凹坑传热管作为一种新型高效强化传热管,相比于普通光管,椭球凹坑传热管具有如下特点:(1)当流体流经凹坑表面时,由于边界层的分离作用,湍动能增加,流体在凹坑后形成涡流,涡流一旦形成就向管中心移动并逐渐扩大,形成旋涡,旋涡增大了边界层内流体的混合和扰动作用,使传热系数大大提高;(2)凹坑传热管由于凹坑的缩放节流作用,使凹坑传热管抗污垢性能优于普通光管;(3)凹坑传热管由于凹坑的作用,使凹坑传热管的抗热应力能较普通光管强;(4) 凹坑传热管增加了传热面积,使凹坑管传热性能提高;(5)由于凹坑管凹坑的布置形式,可减小流体压力损失,进而可选用小功率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为解决普通光管传热效率低、抗污垢性能差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球形凹坑传热管。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球形凹坑传热管,包括圆形光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光管外表面具有N排球形凹坑,其中1≤N≤10,所述每排球形凹坑沿着管径轴线方向呈直线分布或螺旋分布,所述球形凹坑在圆形光管内壁形成球形凸起。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球形凸起的边缘与圆形光管内表面衔接处呈倒圆角形。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圆形光管的直径为20~80mm。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球形凹坑的半径为3~15mm。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球形凹坑的深度为3~10mm。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每排球形凹坑沿着管径轴线方向呈直线分布时,所述球形凹坑的轴向间距为10~60mm;所述每排球形凹坑沿着管径轴线方向呈螺旋分布时,所述球形凹坑与球形凹坑的轴向螺距为10~60mm。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圆形光管的直径为35mm,所述球形凹坑的半径为10mm,所述球形凹坑的深度为8mm,所述球形凹坑的轴向间距为40mm。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本方案的换热面积较现有换热圆管显著增大,可以有效提高换热效率;(2)本方案内腔壁面形状导致换热流体在管道内形成湍流,对管壁的冲刷效果明显,内壁难以结垢,避免了随着使用时间增加导致结垢降低传热效率的情况;(3)球形凹坑传热管内流体的压力损失小,可以降低小功率泵,从而减少额外能源消耗。

附图说明

图1是单排呈直线分布的球形凹坑热管示意图。

图2是多排呈直线分布的球形凹坑热管示意图。

图3是单排呈螺旋分布的球形凹坑传热管示意图。

图4是多排呈螺旋分布的球形凹坑传热管示意图。

图5是球形凹坑半径R、间距P示意图。

图6是传热管截面A-A处球形凹坑深度H示意图。

附图标记,1-圆形光管,2-球形凹坑,3-球形凸起,4-倒圆角形,11-圆形光管,22-球形凹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川锅科泰达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川锅科泰达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0923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