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动机罩隔热衬垫预定位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09798.2 | 申请日: | 2017-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369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5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洋;柯福鑫;朱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3/08 | 分类号: | B60R13/08;B62D25/12 |
代理公司: | 北京青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11384 | 代理人: | 郑青松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春***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隔热 衬垫 预定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罩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罩隔热衬垫预定位结构。
背景技术
发动机罩为车辆上遮盖发动机等内部设备的构件,其为车辆上最醒目的车身构件之一,因此,发动机罩的外形、性能也严重的影响着车辆的外观、性能等方面。
隔热衬垫是发动机罩上设置的能够有效的实现隔热效果构件,因此,隔热衬垫是发动机罩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目前,高级别车上使用的发动机罩隔热衬垫具有整体尺寸较大,而用于固定的通孔的尺寸很小,精度很高的特点。
传统方法中,如图1至图4所示,连接发动机罩与隔热衬垫的连接方法通常为:在隔热衬垫上设置如图1所示的卡孔,并在发动机罩上通过预冲压形成2个如图2所示的异形卡爪,生产部门在装配发动机罩与隔热衬垫时需要利用异形卡爪对其进行临时定位,具体发动机罩与隔热衬垫的临时定位方式如图4所示,之后再用专用卡扣固定发动机罩和隔热衬垫,最终固定效果如图3所示。
但是,目前的方法中,由于异形卡爪在装配后往往会外露在发动机罩和隔热衬垫的外侧,无法在通过其它方法遮蔽,使得发动机罩装配后的效果不美观;同时,异形卡爪由于发动机罩内板精益化设计,板料厚度通常不会超过0.65mm,在装配发动机罩隔热衬垫后,异形卡爪会存在变形严重的问题;并且,异形卡爪对冲压技术部门的操作也造成了极大的难度,而且,制备的模具的精度和寿命都无法得到很好的保障。
另外,如果不采用上述方法固定发动机罩和隔热衬垫的话,在发动机罩和隔热衬垫尺寸较大的情况,生产部门在保证生产节拍的前提下只能安排双工位装配,这样又会存在资源浪费的问题。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能够更加方便的固定发动机罩和隔热衬垫,并且有效的降低各部件的制备难度就成为了亟待解决的事情。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罩隔热衬垫预定位结构,其具有结构简单、应用方便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发动机罩隔热衬垫预定位结构,包括隔热衬垫和发动机罩;隔热衬垫的一侧边沿上一体成型有多个凸起卡块,凸起卡块延伸出隔热衬垫后向隔热衬垫的后侧倾斜;发动机罩上设置有方孔,方孔和凸起卡块配合使用预定位隔热衬垫和发动机罩;凸起卡块延伸出隔热衬垫的长度大于方孔的边长。
优选的,凸起卡块和方孔的数量分别为2个。
优选的,凸起卡块与隔热衬垫后表面的夹角为15度。
优选的,还包括:卡扣;隔热衬垫上还设置有卡孔,且卡孔和卡扣配合使用,并通过卡孔和卡扣固定隔热衬垫和发动机罩。
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罩隔热衬垫预定位结构具有结构设计合理、应用方便的优点,通过改进发动机罩和隔热衬垫预定位连接的固定结构,在方便发动机罩和隔热衬垫固定连接的同时,能够有效地隐藏固定结构,提升发动机罩的外观美观度,同时改进后的固定结构的冲压成型更加方便、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发动机罩隔热衬垫固定结构中隔热衬垫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的发动机罩隔热衬垫固定结构中发动机罩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的发动机罩隔热衬垫固定结构装配效果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发动机罩隔热衬垫预定位结构一个实施例的隔热衬垫结构图。
图6为图5中B处的放大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发动机罩隔热衬垫预定位结构一个实施例的发动机罩结构图。
图8为图7中C处的放大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发动机罩隔热衬垫预定位结构一个实施例的装配效果图。
图10为图7中D处的放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隔热衬垫2:发动机罩
3:凸起卡块4: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施例的发动机罩隔热衬垫预定位结构,其具体包括:隔热衬垫1和发动机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0979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