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经皮椎间孔穿刺套管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12715.5 | 申请日: | 2017-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953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3 |
发明(设计)人: | 丛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A61B17/56;A61B17/17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32218 | 代理人: | 陆海天,夏平 |
地址: | 21000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经皮椎间孔 穿刺 套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是一种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间管狭窄症的手术中进行椎间孔扩大的装置,具体的说是一种经皮椎间孔穿刺套管。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以TESSYS技术及YESS技术为代表经皮椎间孔镜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间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中的广泛应用,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益处。作为TESSYS技术的关键----椎间孔扩大过程中,传统的方法是使用环锯系统对上关节突进行打磨,形成较大的通道。但是,该方法步骤繁琐,容易损伤椎间孔附近的软组织,甚至有可能损伤出口神经根。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操作简单,使用安全的穿刺套管,为提高手术质量,降低手术风险创造有利条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当前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间管狭窄症的手术中遇到的问题,提供一种经皮椎间孔穿刺套管,能够在准确引导环锯的基础上,对所要打磨的关键突周围的神经根进行有效防护,极大的降低了神经根受损的手术风险,为提高手术质量创造有利条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经皮椎间孔穿刺套管,包括并列连接在一起的主管和副管;该主管和副管均为圆柱形,且长度相同;所述主管内能够置入环锯,且该环锯能够自由移动;所述副管内能够置入穿刺针,且该穿刺针能够自由移动;所述主管的下端为斜坡状。
进一步的,所述主管和副管均由不锈钢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主管侧壁和副管侧壁通过焊接而牢固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在一次穿刺到位后同时完成椎间盘造影和上关节突的打磨,减少了透视次数,简化了手术程序。同时,还可对所要打磨的关节突周围的神经根进行有效防护,极大的降低了手术风险,为提高手术质量创造有利条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主管;2-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
一种经皮椎间孔穿刺套管,包括并列连接在一起的主管1和副管2。该主管1和副管2均为圆柱形,且长度相同;该主管1的内径与手术中使用的环锯的外径相适应,使该环锯能够置于其中,并自由的前后移动。所述副管2的内径小于所述主管1的内径,并与穿刺针相适应,使该穿刺针能够置于所述副管2内,并自由移动。所述主管1和副管2均由不锈钢制成,使其具备足够的强度,并便于清洗和消毒。优选的,所述主管1侧壁和副管2侧壁通过焊接而牢固连接,两端齐平,便于使用。所述主管1的下端为斜坡状,使其能够与关节突的表面相吻合。
使用时,首先,用穿刺针穿刺经椎间孔指向椎间盘。然后,在皮肤切开一个7mm左右的切口,并将本实用新型的副管套在该穿刺针上后,沿穿刺针移动而放入切口内,直至抵住椎间盘,并使所述主管下端恰好位于下位椎体的关节突腹侧附近。接着,抽去原穿刺针,再在副管内置入另一尾端呈弧形的穿刺针,并将弧形尾端穿刺入椎间盘,完成造影及美兰染色。同时,在主管中逐级置入扩展器,对手术区域进行扩展,最后置入环锯,对关节突进行打磨。由于主管下端的斜坡状“鸭嘴”可以贴合在关节突表面,因而可将出口神经根挡住,有效避免了环锯在打磨时对周围软组织和神经根可能造成的损伤,降低了手术风险。而且,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在一次穿刺到位后可同时完成椎间盘造影和上关节突的打磨,无需再重新退出穿刺针调整穿刺角度,从而,极大的减少了透视次数,简化了手术程序。
本实用新型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1271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