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变宽度汽车座椅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13416.3 | 申请日: | 2017-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283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9 |
发明(设计)人: | 周杰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02 | 分类号: | B60N2/02 |
代理公司: | 上海顺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31203 | 代理人: | 陆林辉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变 宽度 汽车座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座椅,尤其是涉及一种可变宽度的汽车座椅。
背景技术
现代汽车座椅通常的左右方向的宽度都是固定不变的,对乘员的臀部的包裹性能较差,在乘员侧滑过程中,通常通过座椅与乘员的摩擦力来提供侧向的支持力。
专利号为CN104859498A的专利中提出了一种具有可变形侧翼的车辆座椅,该座椅的侧翼变形是通过缓冲垫的柔性变形的方式达到的,可变宽度范围有局限性;专利号为CN2863545Y的专利中提出了一种可变宽度的座椅,但该座椅的变化方向为前后方向,且采用框架拉伸方式增加该座椅的前后方向的宽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的可变宽度汽车座椅,能够实现增加汽车座椅的左右方向的宽度。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变宽度汽车座椅,其包括一第一固定座垫和一第二固定座垫,其特点在于,该第一固定座垫的两侧均通过一调角器连接一可翻折座垫,该第二固定座垫的两侧均固定有一侧向座垫;
该可翻折座垫为弧状,该可翻折座垫的内侧弧形形状与该第二固定座垫的连接该第一固定座垫的侧边的边角处的形状相吻合。
可翻折座垫采用调角器与第一固定座垫连接,以此达到从最大宽度位置到最小宽度位置的切换。
较佳地,该可翻折座垫展开处于水平状态时,该可翻折座垫的外侧沿与处于同一侧的该侧向座垫的外侧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较佳地,该可翻折座垫展开处于水平状态时,该可翻折座垫的上表面与处于同一侧的该侧向座垫的上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较佳地,该可翻折座垫展开处于水平状态时,该可翻折座垫的端部与处于同一侧的该侧向座垫的端部相接触。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实用新型各较佳实例。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可变宽度汽车座椅通过设置了可变形侧翼,达到了汽车座椅宽度可变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可变宽度汽车座椅通过设置了可变形侧翼,达到了对不同臀部宽度的人群都有较好包裹性能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可变宽度汽车座椅的较好包裹性能,使得车辆在转向过程中,乘员的抗侧滑能力增强;
本实用新型可变宽度汽车座椅,在造型方面与普通汽车座椅无异,兼顾了美观性和通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可变宽度汽车座椅最大宽度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可变宽度汽车座椅缩小宽度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变宽度汽车座椅,其包括一第一固定座垫1和一第二固定座垫2,该第一固定座垫1的两侧均通过一调角器3连接一可翻折座垫4,该第二固定座垫2的两侧均固定有一侧向座垫5。
其中,该可翻折座垫4为弧状,该可翻折座垫4的内侧弧形形状与该第二固定座垫2的连接该第一固定座垫1的侧边的边角处的形状相吻合。
优选地,在该可翻折座垫4展开处于水平状态时,该可翻折座垫4的外侧沿与处于同一侧的该侧向座垫5的外侧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该可翻折座垫4的上表面与处于同一侧的该侧向座垫5的上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该可翻折座垫4的端部与处于同一侧的该侧向座垫5的端部相接触。
如图1所示,在最大宽度状态时,该可翻折座垫4处于水平位置,利用该调角器3对处于水平位置的该可翻折座垫4进行固定,此时,座垫状态与普通座椅无异,固定的座垫部分(即该第一固定座垫1和该第二固定座垫2)对乘员的z向起到支撑作用,该侧向座垫5对乘员的z向和y向均起到支撑作用。
如图2所示,在缩小宽度状态时,该可翻折座垫4处于翻折位置,利用调角器3对处于翻折位置的该可翻折座垫4进行固定,该可翻折座垫4对乘员的y向起到支撑作用,固定的坐垫部分对乘员的z向起到支撑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1341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