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浮游生物拖网以及组合式浮游生物拖网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14790.5 | 申请日: | 2017-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429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9 |
发明(设计)人: | 高晓辉;黄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海蛞蝓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73/02 | 分类号: | A01K7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71 | 代理人: | 吴开磊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浮游生物 拖网 以及 组合式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洋生物采集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浮游生物拖网以及组合式浮游生物拖网。
背景技术
海洋浮游生物(Marine Plankton)是悬浮在水层中常随水流移动的海洋生物。这类生物缺乏发达的运动器官,没有或仅有微弱的游动能力,绝大多数个体很小,须在显微镜下才能看清其构造。根据营养方式不同,可划分为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和浮游动物(Zooplankton)。浮游生物种类多、数量大,是海洋生物的主要成员,其研究对海洋科学基础理论、海洋环境调查和渔业生产等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研究目的不同,浮游生物采样使用不同规格的网具进行,实际调查研究中往往同时采集几种不同类型的样品。专利CN102805055A三联浮游生物垂直拖网,提供了一种可同时在同一位置进行3种规格浮游生物资源调查的垂直拖网,缩短海上采样作业时间,提高样品对比性。其采用将三个网圈连接到一个较大的不锈钢网架上的方式,在实际工作中也有将两个网圈固定到一个网架上的方式,多个网圈通过一个较大的网架连接在一起,网架上通过承重钢索与绞车钢缆连接,网衣通过抱箍或绳索固定到网圈外侧,网衣底部连接网底管,网底管和配重的重锤通过承重钢索与网架连接。虽然该垂直拖网结构简单,容易操作,但是实际作业中仍存在以下问题:
1、较大的网架需要开设多个连接点进行装配连接,故而装配时工序较多,同时消耗较多的时间。
2、网衣直接套装于网圈外部,需要利用卡箍将其锁紧,但在拧紧卡箍的同时,卡箍收缩的部位易导致网衣大面积挤压。
3、网底管处没有设置支撑架,容易导致取样时网底管发生倾倒。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浮游生物拖网以及组合式浮游生物拖网,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浮游生物拖网拆装耗时,网圈、网底管以及网衣固定不便,且使用灵活性低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浮游生物拖网,包括内网圈、外网圈、网衣、网底管、网底管架和承重吊索;所述内网圈嵌套于所述外网圈内,所述网衣套于所述内网圈上,且所述网衣远离所述内网圈的端口连接所述网底管;所述网底管设置于所述网底管架上,且所述网底管的底端设置有阀门,所述阀门用于取样;所述外网圈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能够连接所述承重吊索;所述网衣连接所述内网圈的位置设置有拉链,通过所述拉链能够实现所述网衣的拆装、更换;所述承重吊索包括上部吊索和下部吊索,所述上部吊索用于连接绞车钢缆,所述下部吊索连接所述网底管架。
进一步,所述外网圈的横断面呈L形,与所述内网圈嵌合;所述第一通孔设置于所述外网圈的圈壁上,所述第一通孔的数目为四个,且其中三个所述第一通孔均匀分布于所述外网圈的端口,剩余一个所述第一通孔与三个所述第一通孔中的任意一个沿所述外网圈的圆心对称分布。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使得内网圈从外网圈的上部套入,并保证内网圈不能从外网圈的下部脱出;其中,三个均布的第一通孔用于连接三根承重吊索和流量计,而两个均布的第一通孔用于多网组合时连接两根承重吊索。
进一步,还包括U形环;所述U形环连接于所述第一通孔,用于对所述内网圈进行限位固定,并连接所述承重吊索。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U形环不仅能够对内网圈进行限位固定,而且能够连接外网圈与上下两段承重吊索。
进一步,所述网底管为漏斗状,且所述网底管的侧壁上设置有一对滤水口。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滤水口用于取样时滤掉网底管内的多余的水分,而漏斗状的网底管便于目标生物通过进行取样。
进一步,所述网底管架为圆柱状框架,且在底部的中心位置设置有一个立杆;所述立杆的顶端连接所述网底管。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不仅网底管架对网底管进行支撑,使网底管保持竖直方向,方便样品的冲洗和收集;而且圆柱状框架的网底管架可对网底管起到防护作用,防止水下作业时网底管与船体等的碰撞变形;另外,在海水流速较大时还可在网底管架上加装配重块,改善网口在水下发生过度倾斜的现象。
进一步,所述网底管架的顶部设置有多个用于连接所述下部吊索的拉环,且多个所述拉环之间的相对位置与设置在所述外网圈上的多个所述第一通孔之间的相对位置相同。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利用多个拉环连接承重吊索,实现网底管架与外网圈的连接,并使网底管架保持竖直方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海蛞蝓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海蛞蝓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1479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资源争用的业务调度
- 下一篇:用于通信的方法和用于通信的无线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