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护理轮椅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16445.5 | 申请日: | 2017-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527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9 |
发明(设计)人: | 王立杰;梁晶;雷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G5/00 | 分类号: | A61G5/00;A61G5/1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伟晨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23209 | 代理人: | 张伟 |
地址: | 150010 黑龙江省哈尔***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护理 轮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护理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了一种护理轮椅。
背景技术
轮椅是一种医院中常用的护理工具,现有技术中,在专利号为201210144431.6的中国发明专利中公开了一种轮椅,其包括脚踏板,车架,分别设置在车架两侧相对所述车架能自由旋转的左、右行走轮,以及安装在左、右行走轮之间的力传递机构。力传递机构包括第一锥形轮、第二锥形轮、第一摩擦轮以及第二摩擦轮,第一锥形轮与左行走轮同轴心设置;第二锥形轮与右行走轮同轴心设置;第一摩擦轮与第一锥形轮对应;第二摩擦轮与第二锥形轮对应,且与第一摩擦轮同轴设置;其中,轮椅还包括一与第一摩擦轮和第二摩擦轮连接以改变第一摩擦轮与第一锥形轮对应切点及改变第二摩擦轮与第二锥形轮对应切点的转向控制组件。
但是,上述专利中的轮椅,一般都只具有两根轮胎,前后的平衡性不是很好,在行驶过程中如果遇到路面上的障碍,容易被向前绊倒,导致病人发生意外,另外,现有的轮椅,一般都是由家属或护理人员来步行推动,或者由病人自己通过摇动轮胎前行,这种方式注定其行驶的距离不宜过远,行驶的速度也局限在与步行速度接近,不适合让病人做远距离的郊游。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具有较好平衡性且方便外出的三轮护理轮椅。
一种护理轮椅,包括了不锈钢椅架,在所述椅架上固定着座椅,在所述座椅上包裹着坐垫和靠背,在所述椅架的顶部连接有把手,在所述椅架的底部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套设有轮胎,所述轮胎的底部要低于所述椅架的底部,在所述转轴上套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一端垂直连接在所述转轴上,另一端的端部连接有斜杆,所述斜杆由所述连接杆向上延伸,在所述斜杆的顶端固定着车垫;
在所述连接杆的侧部开设有安装孔,在所述安装孔中穿设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与所述连接杆位于同一高度上且相对于所述连接杆垂直,所述驱动轴的两端分别延伸在所述连接杆的两侧,在所述驱动轴的两端分别固定着一个脚踏板;
在所述驱动轴上连接着两根第一安装杆,在所述斜杆上连接着两根第二安装杆,两根第一安装杆一端连接在所述驱动轴上,另一端之间架设有滚轴,所述的两根第二安装杆的端部分别与两根第一安装杆的端部相连,在所述滚轴上套设了后车轮,所述后车轮能随所述滚轴一起转动,
在所述驱动轴上套设了驱动轮,在所述滚轴上套接了随动轮,所述驱动轮与所述随动轮通过链条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把手呈弧形管体,所述弧形管体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椅架顶部的两侧,所述弧形管体的中部由所述弧形管体的两端向所述椅架后部延伸。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弧形管体的中部相互间隔地套设了两块橡胶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在所述后车轮上方设置有后车座,所述后车座通过支撑杆固定在所述第二安装杆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所述脚踏板包括了摇杆和踏板,所述摇杆一端套接在所述驱动轴上,另一端固定着所述踏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设置后车轮,使得后车轮与前方的两个轮胎构成了一个三角排列构造,使得整个轮椅的行驶稳定性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并且轮椅的后部实质上为一脚踏车的结合体,家属或护理人员可以通过骑行脚踏车带动轮椅前行,在提高了行驶速度的同时,还可以进行较远距离的行驶,另外也使得家属推轮椅更加省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护理轮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护理轮椅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护理轮椅,包括了不锈钢椅架1,该不锈钢椅架实质上是由若干钢管构成的框体,在不锈钢椅架上固定着座椅2,在座椅上包裹着坐垫21和靠背22,可以使得乘坐的病人更加舒适,并且可以保持座椅的表面清洁,当需要打扫时只需要将坐垫和靠背拆下清洗再重新包裹上即可。
在椅架的顶部连接有把手3,该把手呈弧形管体,该弧形管体的两端为自由端,分别连接在椅架顶部的两侧,而整个弧形管体的中部由其两端与椅架顶部的连接处朝向椅架的后部方向延伸,在弧形管体的中部套设了两块供人手握紧弧形管体的橡胶圈31,两块橡胶圈之间形成有间距,该间距可以由使用者根据自己双手握住弧形管体时感到舒适的宽度来滑动橡胶圈进行调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未经哈尔滨市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1644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抢救仪器固定器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防倾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