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电子产品用矽胶布快速贴合治具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17162.2 | 申请日: | 2017-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936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5 |
发明(设计)人: | 邢万长;罗金龙;马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楚冠捷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37/12 | 分类号: | B32B37/1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海心联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4295 | 代理人: | 蔡国,王洪娟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电子产品 胶布 快速 贴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电子技术领域,尤其一种汽车电子产品用矽胶布快速贴合治具。
背景技术
在汽车电子行业里,常常会用到矽胶布,矽胶布有着良好的导热绝缘性能,在电子产品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常利用人工将矽胶布用胶水粘贴在相应的电子产品上。
一般汽车电子产品上矽胶布贴合采用人工操作,在矽胶布上涂上胶水,利用人工一个一个的把矽胶布贴上去,并且在黏贴的过程中,精度很难把握,操作起来比较费劲,会消耗大量的时间,工作效率低。
因此,对于上述问题有必要提出一种汽车电子产品用矽胶布快速贴合治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汽车电子产品用矽胶布快速贴合治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汽车电子产品用矽胶布快速贴合治具,包括上压板、下压板和四根导柱,四根所述导柱的下端分别设置在下压板的四角边上,四根所述导柱的上端分别设置在上压板的四角边,所述上压板的上表面设置成凹型腔,所述下压板的左右两侧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销和第二限位销,所述下压板的上表面设置有与产品形状一致的凸型腔,所述凸型腔的左右两侧和前端均设置有开通槽,其中一通孔贯穿于凸型腔至下压板,四根所述导柱均套装有压缩弹簧。
优选地,所述上压板的内周边形成有一周用于放置电子产品的凹槽。
优选地,四根所述导柱的上部与上压板连接处均设置有轴承,所述导柱的上端设置有轴帽,所述轴帽的上端面形成有十字梅花槽。
优选地,所述凹型腔的形状与电子产品的形状匹配。
优选地,所述上压板和下压板的形状均为方形。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设置上压板、下压板和四根导柱,下压板上的限位销会限制上压板继续向下运动,从而阻止损坏电子产品,操作简单、方便,减少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结构简单,同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如图1并结合图2和图3所示,一种汽车电子产品用矽胶布快速贴合治具,包括上压板2、下压板1和四根导柱3,四根所述导柱3的下端分别设置在下压板1的四角边上,四根所述导柱3的上端分别设置在上压板2的四角边,所述上压板2的上表面设置成凹型腔6,所述下压板1的左右两侧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销5和第二限位销,所述下压板1的上表面设置有与产品形状一致的凸型腔7,所述凸型腔7的左右两侧和前端均设置有开通槽,其中一通孔贯穿于凸型腔7至下压板,四根所述导柱3均套装有压缩弹簧4。
进一步的,所述上压板2的内周边形成有一周用于放置电子产品的凹槽10。
进一步的,四根所述导柱3的上部与上压板3连接处均设置有轴承,所述导柱3的上端设置有轴帽8,所述轴帽8的上端面形成有十字梅花槽9。
进一步的,所述凹型腔6的形状与电子产品的形状匹配,所述上压板2和下压板1的形状均为方形。
工作时,将矽胶布放置在凸型腔内,要贴合的电子产品表面位置涂上胶水,并放置在上压板的凹槽内,用力向下运动,矽胶布即可黏贴在电子产品上,当凸型腔内的矽胶布使用一定量后,下压板上的限位销会限制上压板继续向下运动,从而阻止损坏电子产品。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设置上压板、下压板和四根导柱,下压板上的限位销会限制上压板继续向下运动,从而阻止损坏电子产品,操作简单、方便,减少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结构简单,同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楚冠捷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楚冠捷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1716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