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引流管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17218.4 | 申请日: | 2017-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955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3 |
发明(设计)人: | 陈亚斌;李冉冉;王冬雨;张水军;郭文治;方洪波;张嘉凯;许春晓;王智慧;刘礼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5/02 | 分类号: | A61M25/02 |
代理公司: | 郑州异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41114 | 代理人: | 韩华 |
地址: | 450052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引流 固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引流管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外科引流的目的是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内(如颅内、胸腔、腹腔等)的脓液、血液、胆汁、分泌物及炎性渗出液等导引出体外,以防止在体腔或手术野内蓄积,继发压迫症状、感染或组织损害。目前通常通过在体内置入引流管的方式实现体内积液引流的目的,由于术后患者需要翻身或适当活动,极易牵拉引流管,增加病患的疼痛感,同时容易出现引流管向外脱出的现象,或因牵拉导致引流管漏气,影响引流效果,同时增加病患创口感染的几率,严重时甚至威胁病患生命。因此引流管的固定和防滑脱是手术引流管护理的重要问题。在临床中,一些医院采用切口缝合将引流管固定,因其固定效果差、操作麻烦,一般很少使用;还有一些医院采用胶带固定,胶带黏附力小,极易因浸湿而失去黏附作用,进而引起胶带脱落,固定效果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固定效果好的引流管固定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引流管固定装置,包括环形黏胶带,所述环形黏胶带由右至左依次是无纺布层、胶质层和隔离层;在所述环形黏胶带的中部设置有圆形吸盘,所述圆形吸盘的中部开设有通孔,位于所述通孔处的圆形吸盘上向右延伸设置有呈台阶状的管接头,所述管接头的管径从左到右依次减小,管接头上连通设置有用于固定引流管的软套管,所述软套管出口端的管壁向右内收形成左大右小的圆台形结构,软套管上连通设置有排气硬管,在所述排气硬管上连通设置有排气阀。
所述软套管的长度为3~10cm,所述软套管的管径为0.2~4cm。
所述管接头为多级台阶管接头。
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不易造成细菌感染;胶质层具有粘贴作用,在人体引流口处皮肤未被浸湿的情况下固定紧密,圆形吸盘进一步确保引流管的稳定性;管接头为多级台阶管接头,管接头上可以套接不同管径的软套管,适用范围广;软套管出口处的直径小于软套管的管径,确保软套管与引流管紧配合,防止圆形吸盘漏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管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引流管固定装置,包括环形黏胶带,所述环形黏胶带由右至左依次是无纺布层1、胶质层2和隔离层3;在所述环形黏胶带的中部设置有圆形吸盘4,所述圆形吸盘4的中部开设有通孔,位于所述通孔处的圆形吸盘4上设置有向右延伸且呈台阶状的管接头5,所述管接头5的管径从左到右依次减小,管接头5上连通设置有用于固定引流管的软套管6,所述软套管6出口端的管壁向右内收形成左大右小的圆台形结构,即软套管6出口处的直径小于软套管6的管径,使软套管6与引流管紧密配合,防止圆形吸盘4漏气,软套管6上连通设置有排气硬管7,在排气硬管7上连通设置有排气阀8。
如图3所示,管接头5为四级台阶管,即由四个直径不同、形状相同的圆管连接而成,每个圆管的一端均设置有向外延伸的凸环连接部,相邻两圆管通过其中一圆管的凸环连接部相卡接,即管接头5可拆卸,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管接头5的使用级数,用于连接不同管径的软套管6,进而满足不同管径引流管的需求,适用范围广。
实际制造时,可根据实际需要将软套管6制成不同管径规格,如用于固定腹腔引流管时软套管6的管径可制成2cm,软套管6的长度为5cm;用于固定胸腔引流管时,将软套管6的管径制成0.3cm,软套管6的长度为5cm;用于固定胆汁引流管时,将软套管6管径制成0.5cm,软套管6的长度为6cm,以满足固定不同管径引流管的要求。
使用时,根据引流管管径选择合适的管接头5级数和软套管6,将引流管延伸出体外的一端依次穿过通孔、管接头5和软套管6且延伸出软套管6,引流管与软套管6之间为密封配合,然后将隔离层2撕掉,将圆形吸盘4和环形黏胶带固定在病患体壁上;当引流结束,打开排气硬管7的排气阀8,圆形吸盘4卸压,待圆形吸盘4完全卸压后,将引流管从体内拔出,同时将本装置从体壁上取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1721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