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汽车电源线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18073.X | 申请日: | 2017-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197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7 |
发明(设计)人: | 杨琦;何渊;陈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捷畅精密线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31/06 | 分类号: | H01R31/06;H01R13/46;H01R13/4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102 | 代理人: | 陈卫,谭映华 |
地址: | 516006 广东省惠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汽车 电源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出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根据需求连接、拆卸的汽车电源线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车载产品的种类越来越多,为了连接多个车载产品,需要多根线束进行连接,各项车载功能,使用者并不一定同时都想选用,有时只想选用其中的一些功能,而现有的线束都是同时连通的,客户无法根据自己需求进行单独连接,或者说是根据需求对连接线进行断开或者连接,若需要断开就需要直接拔出整个线束,这样子影响到其他需要正常连通的线,安全性能低,长期的插拔,整个线束的损耗大,使用寿命缩短,增加了使用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新型汽车电源线束,这种输出线解决了现有汽车电源线束功能单一、使用寿命短、安全性能低、不能选择性连接等技术问题。
一种新型汽车电源线束,包括电线和端子,所述的电线大于等于2根,电线上设有活动连接头,设有活动连接头的电线大于等于1根,所述的端子包括左端子和右端子,电线的一端与左端子连接,电线的另一端与右端子连接,在电线上设有捆绑线束的束线带。
优选的, 所述的活动连接头包括母端接头和公端接头,公端接头插在母端接头上,在母端接头上设有母端护套,在公端接头上套设有公端护套。
优选的, 所述的活动连接头三个,分别设在3根电线上。
优选的,所述的母端护套和公端护套均采用PVC材料。
优选的,所述的左端子包括底座一,在底座一上设有插接孔一,插接孔一分为两排对称设置,每个插接孔一内均设有一个插片一,在底座一的轴心线位置设有卡槽一和卡槽二,卡槽一与卡槽二相互垂直,在底座一的侧壁上设有U型卡扣位,U型卡扣位的一端延伸与底座一侧壁固定连接,U型卡扣位的另一端延伸向底座一的侧壁弯折形成挂钩。
优选的,所述的右端子包括底座二,在底座二上设有插接孔二,在插接孔二内设有插片二,在底座二的侧壁上设有U型引导块和引导条。
优选的,所述的插片二包括线脚,在线脚上设有基板,在基板上设有用于包紧电线的第一压线部和第二压线部,在第二压线部的内壁上设有加强筋,在基板端部设有插拔位,在插拔位上设有V型回弹位。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汽车电源线束,该线束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需求连接、断开电源,安全性提高,线束的损耗小,使用寿命延长,有效节约了成本。活动连接头的设置,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连接和断开电源,避免不需要使用的电线导通,母端护套和公端护套的设置,绝缘效果好,避免漏电;左端子和右端子的设置,使得线束在车载系统上连接稳固,避免脱落,连接的更加稳固;插片二能够使得线束卡紧更稳固,使得插片二与外界端子的连接紧密,提高了线束的整体性能,提高了可用插拔次数。
附图说明
图1 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 本实用新型左端子结构示意图。
图3 本实用新型右端子结构示意图。
图4 本实用新型插片二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如附图1~4所示,一种新型汽车电源线束,包括电线1和端子,所述的电线大于等于2根,本实施例采用15根电线,电线上设有活动连接头2,设有活动连接头的电线大于等于1根,本实施例在3根电线上设有活动连接头,即活动连接头为三个,分别设在3根电线上。所述的端子包括左端子3和右端子4,电线的一端与左端子连接,电线的另一端与右端子连接,在电线上设有捆绑线束的束线带5。
活动连接头2包括母端接头21和公端接头22,公端接头插在母端接头上,在母端接头上设有母端护套23,在公端接头上套设有公端护套24,母端护套和公端护套均采用PVC材料。
左端子3包括底座一31,在底座一上设有插接孔一32,插接孔一分为两排对称设置,每排设置10个,每个插接孔一内均设有一个插片一,在底座一的轴心线位置设有卡槽一33和卡槽二34,卡槽一与卡槽二相互垂直,在底座一的侧壁上设有U型卡扣位35,U型卡扣位35与卡槽一33相对设置,卡扣位的一端延伸与底座一侧壁固定连接,U型卡扣位的另一端延伸向底座一的侧壁弯折形成挂钩3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捷畅精密线束有限公司,未经惠州捷畅精密线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1807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线、红外一体感应装置
- 下一篇:一种折叠式脚踏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