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眼角膜瘢痕染色标记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20742.7 | 申请日: | 2017-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241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发明(设计)人: | 杜仪琴;张万明;孙庆文;张芹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梅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9/00 | 分类号: | A61F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152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眼角膜 瘢痕 染色 标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标记工具,尤其涉及一种眼角膜瘢痕染色标记器。
背景技术
角膜位于眼球正前方最外层,透明无血管,既提供屏障保护眼内组织,也有非常重要的屈光作用,能够把光线折射并聚焦于视网膜上。多种疾病及外伤,比如各种细菌真菌病毒等感染性角膜病变,眼外伤,热烧伤,酸碱性化学烧伤,圆锥角膜,角膜变性和营养不良,干眼病和严重沙眼等,可以导致角膜瘢痕和血管侵入而影响视力,严重者可致角膜性眼盲。
眼角膜瘢痕一般由于病变和老化,在标记时,标记的颜料物等难以着色,这给操作过程带来了不便。需要一种专用工具进行瘢痕标记,并使标记的颜料物等容易着色在瘢痕处,以便后续过程的识别确认。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眼角膜瘢痕染色标记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眼角膜瘢痕染色标记器,包括:柄部以及连接在所述柄部一端的折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柄部中心孔内设置有顶杆,所述折部中心孔内设置有针组,所述针组包括若干根刺针,所述针组一端从折部自由端的标头伸出,另一端固定在楔形块上,所述顶杆带有楔形结构的端部与楔形块对顶,所述标头内浸有标记液。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顶杆带有楔形结构的端部外侧还设有弹簧。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顶杆带有楔形结构的端部设置有缓冲台面,所述缓冲台面顶在所述弹簧一端。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标头横截面为方形结构,所述标头上 设置有矩阵结构排布的针孔,若干个所述刺针一一对应的设置在所述针孔内。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标记液为荧光液。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标头上还设置有标记液渗流孔。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顶杆不带有楔形结构的端部伸出所述柄部自由端。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楔形块外侧设有弹簧。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柄部外周设置有防滑纹路。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刺针组的刺孔,在瘢痕表面形成矩阵结构的针孔,这样荧光液等标记液容易渗入滞留在针孔内,以便在瘢痕处形成稳定的标记色。
(2)标头接触到瘢痕表面时,荧光液从渗流孔中流出黏在瘢痕处。
(3)弹簧的设置有利于楔形块带动针组复位,另一弹簧的设置也有利于顶杆的复位。
(4)顶杆的楔形结构与型楔块上的楔形结构挤压相互滑动时,可以将顶杆轴向的运动转化成另一角度沿刺针轴向的运动,保证刺针对瘢痕进行刺孔,且顶杆的运动距离可以通过楔形结构的角度转换成运动距离较小的刺针运动,运动幅度可以有效控制。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标头的结构图;
图中:1、柄部;2、顶杆;3、楔形结构;4、折部;5、标头;6、针孔;7、渗流孔;8、刺针;9、楔形块;10、弹簧;11、缓冲台面;12、防滑纹路。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眼角膜瘢痕染色标记器,包括:柄部1以及连接在所述柄部1一端的折部4,柄部1中心孔内设置有顶杆2,折部4中心孔内设置有针组,针组包括若干根刺针8,通过刺针8组的刺孔,在瘢痕表面形成矩阵结构的针孔6,这样荧光液等标记液容易渗入滞留在针孔6内,以便在瘢痕处形成稳定的标记色。
针组一端从折部4自由端的标头5伸出,另一端固定在楔形块9上,顶杆2带有楔形结构3的端部与楔形块9对顶,所述标头5内浸有荧光液。
顶杆2的楔形结构3与型楔块上的楔形结构3挤压相互滑动时,可以将顶杆2轴向的运动转化成另一角度沿刺针8轴向的运动,保证刺针8对瘢痕进行刺孔,且顶杆2的运动距离可以通过楔形结构3的角度转换成运动距离较小的刺针8运动,运动幅度可以有效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梅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梅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2074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一次性医用护目贴
- 下一篇:一种泪小管炎微创治疗搔刮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