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市政建筑用门板悬吊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21165.3 | 申请日: | 2017-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955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5 |
发明(设计)人: | 李留记;周安安;史海东;张艺潇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留记 |
主分类号: | E05D15/36 | 分类号: | E05D15/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高新区长椿***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市政 建筑 门板 悬吊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市政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市政建筑用门板悬吊结构。
背景技术
自动门为指利用感应器来感应人员的出入而可自动开启或关闭的门,为餐厅、便利商店、商场与医院等人员出入频繁场所的常见设施之一。
由于门板的重量重,因此一旦将门板悬吊于悬吊滑轮上时,二滑轮的水平即相当的难以调整,又在没有悬吊门板前,即使调整好二滑轮的水平,在悬吊门板后,二滑轮的水平也可能会因为门板的重量而丧失,导致需要重新调整水平,因此造成安装上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市政建筑用门板悬吊结构,以解决所述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市政建筑用门板悬吊结构,安装于一滑轨上,用于吊挂一门板,其包括:一承载板,所述门板为两边重量平衡的吊挂于所述承载板;一调整板,所述调整板对称枢接于所述承载板的中心线上;二滚轮架,所述二滚轮架为对称设置且分别枢接所述调整板上;以及四移动轮,所述四移动轮设置于所述滑轨上且两两为一组,并分别枢接于所述二滚轮架上。
所述承载板包括一枢接板与一吊挂板,所述吊挂板与所述枢接板通过一高度调整螺丝锁接在一起,可改变所述吊挂板与所述枢接板的相对高度,所述调整板枢接于所述枢接板上,所述门板吊挂于所述吊挂板上。
所述吊挂板与所述枢接板之间具有供所述调整板置入的一空隙。
所述调整板与所述枢接板通过一第一枢纽而枢接,所述吊挂板具有供所述第一枢纽穿过的一长槽。
所述二滚轮架分别通过一第二枢纽而枢接所述调整板上。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相比较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四移动轮为对称配置的枢接于所述二滚轮架上,且所述二滚轮架对称枢接于所述调整板上,所述调整板为对称枢接于所述承载板,其整体为左右对称的结构,因此所述门板的重量可以均匀的分配于所述四移动轮上,当所述四移动轮设置于滑轨上且悬吊门板后,若没有水平设置时,所述门板的重量即会产生转动力矩,使转动力矩自动调整所述四移动轮的水平,即形成可以自动调整水平的门板悬吊结构。其结构设计合理,使用及调节方便,具有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自动门的前视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自动门的侧视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悬吊门板后的结构初始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悬吊门板后的自动调整水平后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悬吊门板后的调整高度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市政建筑用门板悬吊结构,安装于一滑轨10上,供吊挂一门板20,其包括一承载板30、一调整板40、二滚轮架50与四移动轮60,所述门板20为两边重量平衡的吊挂于所述承载板30,在实际实施上,当一个所述门板20配置多个门板20悬吊结构(即具有多个所述承载板30)时,多个所述承载板30为均匀分布的吊挂所述门板20,只要其为均匀配置,达到两边重量平衡即可。
所述调整板40为对称枢接于所述承载板30的中心线上,所述二滚轮架50为对称设置且枢接所述调整板40上,所述四移动轮60为设置于所述滑轨10上且两两为一组,分别枢接于所述二滚轮架50上。
所述承载板30包括一枢接板31与一吊挂板32,所述吊挂板32与所述枢接板31通过一高度调整螺丝70锁接在一起,可改变所述吊挂板32与所述枢接板31的相对高度,所述调整板40枢接于所述枢接板31上,所述门板20吊挂于所述吊挂板32上。为了增加整体强度,并缩小尺寸,所述吊挂板32与所述枢接板31之间可以具有供所述调整板40置入的一空隙34,使所述调整板40藏入所述空隙34。
所述调整板40与所述枢接板31可以通过一第一枢纽80而枢接,所述吊挂板32具有供所述第一枢纽80穿过的一长槽33,以避免产生干涉。所述二滚轮架50可以分别通过一第二枢纽81而枢接所述调整板40上。所述二滚轮架50可以分别具有二供枢接所述四移动轮60的轮轴5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留记,未经李留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2116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单孔平衡力学原理锁联动片
- 下一篇:一种自弹式阻尼铰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