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定位支架的电池钢壳挂镀筒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22199.4 | 申请日: | 2017-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809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4 |
发明(设计)人: | 蒋冬青;陆建平;陆叶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邦达新型电池配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D17/06 | 分类号: | C25D17/06 |
代理公司: | 江阴义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47 | 代理人: | 杜兴 |
地址: | 2144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定位 支架 电池 钢壳挂镀筒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钢壳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定位支架的电池钢壳挂镀筒。
背景技术
电池钢壳的生产工序包括冲切、拉延、切边、磨边、电镀、清洗等步骤,现有技术中,电池钢壳多采用滚镀的方式镀镍。如CN205241842U 公开的电池外壳排列脱脂滚镀装置,包括筒本体式夹具和托盘挂具,筒本体式夹具设有多个,每个筒本体式夹具内均设有网篮,网篮固定在筒本体式夹具上,每个筒本体式夹具两侧均设有导电铜棒,导电铜棒接入筒本体两侧,两侧导电铜棒顶端分别固定设置有导电座,网篮两端通过铜牌分别与两端的导电座连接,导电座底部固定设置导电盘,导电盘的定端与网篮边缘接触导电,所述网篮内设置排列电池外壳的托盘挂具。但是,实际生产中发现,由于电池钢壳口部厚度较薄,部分钢壳口部具有细微的毛刺,因此钢壳间的相互碰撞会造成不可避免的划伤,最终影响镀镍效果。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电池钢壳电镀装置以及其部件机构进行结构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电池钢壳端面划伤少、电镀良率高的带定位支架的电池钢壳挂镀筒。
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带定位支架的电池钢壳挂镀筒,其特征在于,包括筒本体、支架以及若干层钢壳载盘,筒本体的侧面设置有开口,开口处配合设置有盖板;筒本体端面的内表面设置有限位槽,限位槽端面由开口向筒本体端面中心延伸;钢壳载盘的盘面上设置有用于套设电池钢壳的凸柱,钢壳载盘的两平行盘面上设置有相配合的定位件,支架由横杆和与横杆两端连接的限位盘组合而成,限位盘上设置有与定位件相配合的锁紧螺栓,限位盘的表面还设置于与限位槽相插接的凸条;凸柱侧面设置有导电环,导电环用于与挂镀电源阴极连接。
装配状态下两相邻的钢壳载盘盘面间距大于电池钢壳的长度,而凸柱与相邻的钢壳载盘盘面间距需大于电池钢壳端面的厚度,以保证电池钢壳与导电环的接触部分表面能形成一致的镍层。
为了保证导电环与电池钢壳充分接触,导电环的周向外缘突出与凸柱的侧面设置。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盖板的铰接侧边通过铰接件与筒本体连接,与铰接侧边相平行的锁合侧边和筒本体上设置有相配合的锁合件。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筒本体的外周设置有齿轮板,齿轮板用于通过传动件与驱动电机连接。筒本体旋转可以对电镀液形成搅拌混合的作用,避免电镀液局部浓度过低而导致镀层厚度不均的现象。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定位件为定位柱和定位孔,定位柱于凸柱相平行设置,定位孔设置在与定位柱相对的盘面上,钢壳载盘通过盘面的定位柱和相邻钢壳载盘盘面上的定位孔配合连接。定位件的数量可根据盘面的大小具体选择,一钢壳载盘的定位柱至少为三根。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钢壳载盘和限位盘均包括导电元件和绝缘表层,绝缘表层包覆设置在导电元件的外周,钢壳载盘和限位盘的盘面上导电元件暴露形成导电接触点,导电元件与导电环连接,钢壳载盘表面设置有与凸柱相平行的导电柱,导电柱用于与相邻钢壳载盘的导电接触点连接,限位盘内设置有与钢壳载盘导电接触点相连接的导电体,导电体与筒本体的导电中心轴接触连接。
为了减小开口对应的圆心角,方便筒本体的进出料,优选的技术方案为,筒本体的横截面为六边形,盖板为筒本体的两相邻的侧平面。
另外,为了保证导电限位槽的槽深由通本体开口至筒本体端面中心方向逐渐减小,限位槽面与凸条之间具有最大的接触面。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
该带定位支架的电池钢壳挂镀筒结构简单合理,通过在筒本体中设置用于装载电池钢壳的定位支架,挂镀所得电池钢壳表面的镍层较滚镀质量好,精密度高,完全避免了钢壳之间的刚性碰撞。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带定位支架的电池钢壳挂镀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电池钢壳挂镀筒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钢壳载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筒本体;2、支架;21、横杆;22、限位盘;3、钢壳载盘;4、齿轮板;5、定位孔;6、限位槽;7、凸柱;8、导电环;9、铰接件;10、锁合件;11、定位柱;a、导电元件;b、绝缘表层;c、导电接触点;d、导电柱;e、导电体。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邦达新型电池配件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市邦达新型电池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2219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