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自动上料机构的车床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22325.6 | 申请日: | 2017-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357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5 |
发明(设计)人: | 董新渝 | 申请(专利权)人: | 董新渝 |
主分类号: | B23B15/00 | 分类号: | B23B15/00 |
代理公司: | 重庆棱镜智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0222 | 代理人: | 周维锋 |
地址: | 404700 重庆市巫***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机构 车床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自动上料机构的车床。
背景技术
车床是机械加工常用的设备,主要用车刀对旋转的工件进行车削加工的机床。车床主要分为传统车床和数控车床。本实用新型人在参观工厂时发现传统车床在技工零部件时,需要工人先将物料夹持在三爪卡盘上,加工完成后再将加工后的成品从三爪卡盘上卸下,操作复杂,效率低下,自动化程度较低。数控车床虽然自动化程度较高,但结构复杂维护成本过高,不适宜中小型企业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自动上料机构的车床,通过取料轮和收料轮实现车床的自动上料和卸料,操作简单,结构简单,便于维护和使用,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带自动上料机构的车床,包括车刀以及床身,所述车刀与床身滑动连接,所述床身左右两端设置有上料机构,所述上料机构由外向内依次包括物料夹持体、物料支架、取料轮、收料轮以及成品支架,所述取料轮与床身旋转连接且所述取料轮沿周向设置有多个取料槽,所述物料夹持体与取料轮顶端的取料槽同轴设置,所述物料夹持体与床身旋转连接,所述收料轮与取料轮同轴设置且收料轮上设置有多个与取料槽同轴的收料槽。
可选地,所述物料夹持体包括卡盘、转轴、锁紧板以及多个卡爪,所述卡盘沿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卡槽,所述转轴一端与卡盘连接,另一端穿过锁紧板与床身旋转连接,所述锁紧板与床身滑动连接,所述卡爪位于卡槽内且与卡盘滑动连接,所述卡槽内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一端与卡爪连接,另一端与卡盘连接,自然状态下,所述卡爪与锁紧板契型连接,所述锁紧板向远离卡盘的一侧滑动与卡爪分离,卡爪在弹簧的作用下沿径向向内侧滑动,所述床身上设置有驱动锁紧板滑动的驱动装置。
可选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自锁推杆和复位弹簧,所述自锁推杆一端与锁紧板连接,另一端与取料轮滑动连接,所述复位弹簧一端与锁紧板连接,另一端与床身连接,所述取料轮的外侧设置有多个与自锁推杆相对应的锁定凸点。
可选地,所述卡盘上设置有清废装置。
可选地,所述清废装置包括设置在转轴内的清废推杆。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带自动上料机构的车床,包括车刀以及床身,所述车刀与床身滑动连接,所述床身左右两端设置有上料机构,所述上料机构由外向内依次包括物料夹持体、物料支架、取料轮、收料轮以及成品支架,所述取料轮与床身旋转连接且所述取料轮沿周向设置有多个取料槽,所述物料夹持体与取料轮顶端的取料槽同轴设置,所述物料夹持体与床身旋转连接,所述收料轮与取料轮同轴设置且收料轮上设置有多个与取料槽同轴的收料槽。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自动上料机构的车床,通过取料轮和收料轮实现车床的自动上料和卸料,操作简单,结构简单,便于维护和使用,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处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B处放大图。
附图标记:
1-床身、2-物料夹持体、3-物料支架、4取料轮、5-收料轮、6-成品支架、 7-物料;
11-车刀、21-卡盘、22-转轴、23-锁紧板、24-卡爪、41-取料槽、42-锁定凸点、51-收料槽;
211-卡槽、221-清废推杆、231-自锁推杆、232-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董新渝,未经董新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2232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