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电流载荷电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23578.5 | 申请日: | 2017-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902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2 |
发明(设计)人: | 陈自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福生成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02 | 分类号: | H01R13/02;H01R13/4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神州众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44251 | 代理人: | 范亮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流 载荷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电子连接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双电流载荷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目前全球汽车连接器约占连结器产业20%左右,未来可望在汽车电子产品的带动下,占有较大的比例。以产品成本结构而言,中国现在每辆汽车平均用到的连接器成本只有几百元,与国外每辆车的连接器成本大约在125美元~150美元来看,中国汽车连接器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未来每辆汽车将使用到600-1000个电子连接器,远远大于现今所使用的数量。
中国未来将可望成为未来全球汽车连接器重要的生产基地。除了现有一线知名国际大厂外,其他尚未前往中国设厂的厂商将因为当地需求不断提高,本土化采购,成本优势等因素影响下,逐渐在中国建立起生产据点供应当地汽车零组件厂商所需。因此,未来中国汽车连接器产业,将是外资企业和中国本土企业竞争非常激烈的市场!中国也将在外资企业和本土企业的发展下,成为汽车连结器的重要生产国家之一。
然而现有的汽车用电连接器只能实现弱电信号传输时使用,当传输电流较大时,现有的常规电连接器则无法承载,偶尔出现大电流或电压时,还容易产生短路的危险,安全系数不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强度高、能实现大电流和小电流的传输的双电流载荷电连接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电流载荷电连接器,包括塑胶本体、开设于塑胶本体一侧的第一母座槽和第二母座槽,第一母座槽和第二母座槽内分别设置有第一电接端子和第二电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接端子的宽度为第二电接端子的宽度的3~8倍,所述塑胶本体的外壁设置有若干加强块, 第一电接端子和第二电接端子通过埋入成型的方式固定于加强块。
优选的,所述加强块与塑胶本体一体成型。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接端子和第二电接端子均为L形,第一电接端子和第二电接端子的尾端向下弯折。
优选的,所述塑胶本体的尾部设置有支撑板,第一电接端子和第二电接端子的尾端均穿过支撑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电流载荷电连接器,第一电接端子的宽度为第二电接端子的宽度的5倍,实际应用中,第一电接端子用于传输电流较大的电性连接,第二电接端子用于传输电流较小的电性连接,避免了专用作大电流端子带来的成本高昂和专用作小电流端子带来电流过载的危险,性价比高,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双电流载荷电连接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双电流载荷电连接器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双电流载荷电连接器剖开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双电流载荷电连接器,包括塑胶本体1、开设于塑胶本体1一侧的第一母座槽2和第二母座槽3,第一母座槽2和第二母座槽3内分别设置有第一电接端子4和第二电接端子5,所述第一电接端子4的宽度为第二电接端子5的宽度的3~8倍,所述塑胶本体1的外壁设置有若干加强块6, 第一电接端子4和第二电接端子5通过埋入成型的方式固定于加强块6。
优选的实施方式是第一电接端子4的宽度为第二电接端子5的宽度的5倍,实际应用中,第一电接端子4用于传输电流较大的电性连接,第二电接端子5用于传输电流较小的电性连接,避免了专用作大电流端子带来的成本高昂和专用作小电流端子带来电流过载的危险,性价比高,实用性强。
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强块6与塑胶本体1一体成型,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了电连接器的加工成本。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接端子4和第二电接端子5均为L形,第一电接端子4和第二电接端子5的尾端向下弯折;具体的,所述塑胶本体1的尾部设置有支撑板7,第一电接端子4和第二电接端子5的尾端均穿过支撑板7,大大提高了双电流载荷电连接器的结构稳固性,在产品的存储和运输过程中有效保护端子不被弯折,可靠性较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福生成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福生成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2357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