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公共客车紧急逃生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27351.8 | 申请日: | 2017-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238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0 |
发明(设计)人: | 伍建许;寇建中;唐超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锐捷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1/00 | 分类号: | B60R21/00;A62B1/16;A62B3/00;A62C3/07;A62C31/05;A62C3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1486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公共 客车 紧急 逃生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公共交通工具的逃生系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公共客车紧急逃生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我国公共交通使用车辆数快速上升,但由于车辆存在意外发生交通事故或汽车自燃着火,也存在人为纵火或乘客私自携带易燃易爆品上车产生的火灾,在上述紧急情况下,应确保车上乘客能有足够时间尽快安全逃离出车厢,现有客车配备的灭火器,对于抑制火灾、减少烟雾对乘客的伤害显然是不够的,同时车门一旦受损不能开启,需要用安全锤手动击碎玻璃,在紧急情况下,击碎玻璃用手动方式显然会延误了人员逃生的宝贵时间。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有必要提供一种公共客车紧急逃生系统,能安全可靠为乘客逃生提供人身保护及逃生时间。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公共客车紧急逃生系统,包括微水雾喷放系统、破窗开门系统及操控系统,所述微水雾喷放系统、破窗开门系统均与操控系统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水雾喷放系统包括储水装置、二氧化碳驱动气瓶及微水雾喷淋装置,所述储水装置设置在公共客车的汽车底盘内,储水装置为椭圆形的钢质容器,其内所充装的水溶液添加了抑制明火的消防药剂,储水装置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出口,所述二氧化碳驱动气瓶设置在储水装置内一端的出口位置,二氧化碳驱动气瓶的开关与操控系统连接,二氧化碳驱动气瓶的上端设置有一气体出口,气体出口高于储水装置内液位位置,所述微水雾喷淋装置设置在公共客车的车厢内,微水雾喷淋装置通过管道与储水装置连接,所述微水雾喷淋装置包括多个喷头,喷头设置在车厢的顶端,所述破窗开门系统包括氮气启动气瓶、自动破窗器及开门启动装置,所述氮气启动气瓶设置在储水装置内,氮气启动气瓶通过管道分别与自动破窗器及开门启动装置连接,所述操控系统包括多个控制启动控制盒组成的电路控制系统,启动控制盒分别与二氧化碳驱动气瓶及氮气启动气瓶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微水雾喷淋装置与储水装置的连接管道上安装有泄漏检测阀及过滤器。
进一步的,所述微水雾喷淋装置下端连接有一虹吸管,虹吸管延伸到储水装置内部的底端。
进一步的,所述储水装置的顶端设置有一进水口,储水装置底端设置有一排水口。
进一步的,所述储水装置的顶端还设置有一排气阀和一液位计。
进一步的,所述自动破窗器设置在车窗的上端,开门启动装置与车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破窗开门系统还包括一逃生绳系统,逃生绳系统包括耐燃逃生绳及绳索保护盒,所述绳索保护盒固定在靠近车窗玻璃上,绳索保护盒内设置有一固定座,耐燃逃生绳设置在固定座上。
进一步的,所述操控系统(3)包括多个启动控制盒(31)组成的电路控制系统,所述操控系统采用车辆的供电低压电源,启动控制盒设置在驾驶位置及车厢内,启动控制盒分别与破窗开门系统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每个启动控制盒内均设置多个按钮。
相较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车底盘内设置一储水装置,并通过管道与喷头相连,并将驱动气体储瓶放置在储水罐内部,当遇到紧急情况时,按下按钮启动驱动气体储瓶,储水装置内的灭火剂液体在驱动气体CO2的作用下通过输送管道送到水雾喷并通过水雾喷头向车厢内喷射水雾,同时破窗开门逃生系统动作,通过控制阀启动压力气瓶破窗器在压力气体的作用下把车厢玻璃击破,玻璃破碎后逃生绳索自动脱落,乘客借助绳索降至地面,通过本逃生系统可控制火灾燃烧速度,降低车厢内温度降低烟气及烟气中的有害物质,为乘客逃生、消防救援争取了宝贵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公共客车紧急逃生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锐捷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锐捷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2735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