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空气冷却换热的旋风分离器中心筒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28719.2 | 申请日: | 2017-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743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8 |
发明(设计)人: | 张连华;陈柏金;马海军;王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聚信海洋工程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4C5/08 | 分类号: | B04C5/08;B04C5/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4700 江苏省盐城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气冷却 旋风 分离器 中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煤制气循环流化床气化系统中的旋风分离器中心筒,特别是一种既能实现冷却又能获得空气换热的旋风分离器中心筒,属于循环流化床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煤制气循环流化床气化系统中的高温旋风分离器是关键部件之一,其主要作用是将大量高温固体物料从气流中分离出来送回炉膛,以保证燃料和脱硫剂多次循环燃烧反应。其中中心筒又是旋风分离器的关键部件,它运行于900°C以上高温烟气的强烈冲刷环境之中,其受高温影响相当严重,长期工作会导致中心筒发生永久性变形,变形后的中心筒不仅影响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效率,同时增大尾部烟道的磨损量以及后道除尘器的负担,因此,传统的旋风分离器中心筒2~3年就需要更换一次,且更换程序复杂、使用成本倍增。由此,生产实践需要研究应对旋风分离器中心筒变形、烧损、磨损,提高其使用寿命的手段。
发明内容
针对传统旋风分离器中心筒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既能实现冷却又能获得空气换热的旋风分离器中心筒,旨在采集利用余热、防止中心筒热变形,实现提高其使用寿命的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空气冷却换热的旋风分离器中心筒,包括旋风分离器外壳和中心筒,所述的旋风分离器外壳为圆筒状结构;所述的中心筒置入在旋风分离器外壳内,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中心筒由上、下两端的集气室与中间若干根冷却换热管组成;
所述上、下两端的集气室为具有圆环状的封闭腔;
所述上端的集气室固定连接在旋风分离器的圆筒状外壳顶端;
所述若干根冷却换热管的两端分别密封穿入上、下两端集气室的封闭腔内;
所述若干根冷却换热管在圆环状封闭腔的两个设定圆周上均匀分布,构成中心筒的筒壁;
所述内圆周上每相邻的两根冷却换热管的外管壁相依密贴;
所述外圆周上的若干根冷却换热管中每一根冷却换热管的外管壁依次与内圆周上的两根冷却换热管的外管壁,呈“品”字形相依密贴;
所述上端集气室的封闭腔内分为进气腔和出气腔,其中进气腔体积占整体封闭腔体积的2/5,出气腔体积占整体封闭腔体积的3/5;
所述若干根冷却换热管其中2/5的冷却换热管上端穿入在进气腔内,3/5的冷却换热管上端穿入在出气腔内;
所述进气腔和出气腔通过冷却换热管与下端的集气室相连通;
所述进气腔设有与外部进气管道相连通的进气口,出气腔设有与外部输气管道相连通的出气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设置形式,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中心筒由上、下两端的集气室与中间若干根冷却换热管和一金属筒体组成;
所述上、下两端的集气室为具有圆环状的封闭腔;
所述上端的集气室固定连接在旋风分离器的圆筒状外壳顶端;
所述若干根冷却换热管的两端分别密封穿入上、下两端集气室的封闭腔内;
所述若干根冷却换热管在圆环状封闭腔的两个设定圆周上均匀分布;
所述金属筒体的上、下端分别与上、下两端集气室固定连接且位于外设定圆周上的若干根冷却换热管和内设定圆周上的若干根冷却换热管之间;
所述上端集气室的封闭腔内分为进气腔和出气腔,其中进气腔体积占整体封闭腔体积的2/5,出气腔体积占整体封闭腔体积的3/5;
所述若干根冷却换热管其中2/5的冷却换热管上端穿入在进气腔内,3/5的冷却换热管上端穿入在出气腔内;
所述进气腔和出气腔通过冷却换热管与下端的集气室相连通;
所述进气腔设有与外部进气管道相连通的进气口,出气腔设有与外部输气管道相连通的出气口。
进一步地,所述若干根冷却换热管在圆环状封闭腔的一个设定圆周上均匀分布,所述的金属筒体设置在若干根冷却换热管围成的设定圆周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若干根冷却换热管在圆环状封闭腔的一个设定圆周上均匀分布,所述的金属筒体设置在若干根冷却换热管围成的设定圆周外部。
上述由若干根冷却换热管或由若干根冷却换热管与金属筒体构成的旋风分离器中心筒,与传统旋风分离器由单一金属筒体构成的中心筒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向上端集气室的进气腔内输入空气,使若干根冷却换热管起到冷却中心筒防止其烧损、磨损、产生热变形的作用,提高了中心筒的使用寿命,降低了使用成本;
2、从上端集气室的出气腔内获得高温空气,并将其与高温蒸汽混合送入气化炉内形成气化剂,从而获得余热回收再利用的效果。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聚信海洋工程装备有限公司,未经中聚信海洋工程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2871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刺身胶原蛋白复合再生纤维修复材料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园林灌溉用喷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