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排水基体及路面排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29625.7 | 申请日: | 2017-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869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2 |
发明(设计)人: | 夏林军;蔡正洪;王泽芳;杜庆波;胡鹏;魏完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城联科技有限公司;德阳顺辉建材有限公司;成都市府南河管理处 |
主分类号: | E03F5/04 | 分类号: | E03F5/04;E03F5/046 |
代理公司: | 北京弘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63 | 代理人: | 逯长明,许伟群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排水 基体 路面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路面建设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排水基体及路面排水结构。
背景技术
路面两侧通常是相对于路面较低的位置,在雨水及其他水源的集聚下,路面两侧容易形成积水,严重影响通行。现有城市路面建设中经常采用的排解积水的方式是在路面两侧设置排水口,并连接地下排水管道。
但由于各排水口之间设置的间距为30-50米,即使是在路面两侧较低于路面的情况下,两侧的积水也需要沿路面两侧流动较长距离才能达到排水口,导致路面积水不易及时得到排导。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排水基体及路面排水结构,其可以有效而及时的排导路面积水。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的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为采用一种排水基体,所述排水基体设置有贯穿排水基体的第一侧面的凹槽,所述凹槽与第一侧面重合的部分为开口面,凹槽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贯穿排水基体的第二侧面和第三侧面,所述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分别与第一侧面相交;所述凹槽与开口面相交并且未贯穿排水基体的侧面分为顶面和底面。
优选的,所述排水基体与第一侧面位置相对的侧面为第四侧面,所述凹槽与开口面相对的侧面为底部侧面,在底部侧面和第四侧面之间的排水基体内设置有排水孔道,排水孔道的入口与凹槽联通,排水孔道的出口贯穿排水基体。
优选的,所述排水孔道的入口高于凹槽的底面。
优选的,所述凹槽的底面是相对于水平面具有锐角倾斜角度的倾斜面。
优选的,所述凹槽的底面分高处和低处,底面的低处靠近第一侧面。
优选的,所述排水基体与第一侧面位置相对的侧面为第四侧面,所述凹槽与开口面相对的侧面为底部侧面,在底部侧面和第四侧面之间的排水基体内设置有排水孔道,排水孔道的入口与凹槽联通,排水孔道的出口贯穿排水基体,并且排水孔道的入口高于凹槽底面的低处。
优选的,所述排水孔道的入口设置在凹槽的底面上。
优选的,所述排水孔道的入口高度高于排水孔道的出口高度,并且排水孔道的入口孔径小于排水孔道的出口孔径。
本申请还提供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即一种路面排水结构,所述路面排水结构包括路面与前述任一所述的排水基体;所述路面的边缘侧面与排水基体的第一侧面并行设置。
优选的,所述开口面的顶部高于边缘侧面的高度,开口面的底部低于边缘侧面的高度。
本申请提供的方案将排水基体设置有贯穿排水基体的第一侧面的凹槽,所述凹槽与第一侧面重合的部分为开口面,凹槽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贯穿排水基体的第二侧面和第三侧面,所述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分别与第一侧面相交;所述凹槽与开口面相交并且未贯穿排水基体的侧面分为顶面和底面。本申请的方案利用贯穿排水基体的第一侧面的凹槽排水,与现有的具有一定间距(30-50米)的排水口的排水效果相比,路面积水在流动至路面两侧时即可流入作为排水口的凹槽,路面积水不需要沿路面两侧流动一定距离,减少了路面积水排导的时间。
本申请所述的排水基体可以是通常意义上的路缘石或其他用于排水结构的主要构造部分;本申请所述路缘石指的是设在路面边缘与其它构造带分界的界石。目前,路缘石多由混凝土或石料制成,其所处位置通常为道路路面最低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排水基体在与路面装配状态下的横截面图;
图2是图1的实施方式的左视图;
图3是图1的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4是图1的实施方式与路面装配后的路面排水结构的横截面图;
图5是排水基体的实施方式一示例的凹槽的底面与排水孔道的位置关系一;
图6是排水基体的实施方式二示例的凹槽的底面与排水孔道的位置关系二;
图7是排水基体的实施方式三示例的凹槽的底面与排水孔道的位置关系三;
图8是排水基体的实施方式四示例的凹槽的底面与排水孔道的位置关系四。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申请所采用的方案是采用一种排水基体,所述排水基体设置有贯穿排水基体的第一侧面的凹槽,所述凹槽与第一侧面重合的部分为开口面,凹槽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贯穿排水基体的第二侧面和第三侧面,所述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分别与第一侧面相交;所述凹槽与开口面相交并且未贯穿排水基体的侧面分为顶面和底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城联科技有限公司;德阳顺辉建材有限公司;成都市府南河管理处,未经成都城联科技有限公司;德阳顺辉建材有限公司;成都市府南河管理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2962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防疾病地漏
- 下一篇:一种地漏水管通用连接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