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地下综合管廊的区域监测控制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30089.2 | 申请日: | 2017-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894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2 |
发明(设计)人: | 孙运雷;席福存;张云龙;石荣敏;张红;张庆海;王坤;张婷;李祥祥;杨波;臧圣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智慧城市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 |
代理公司: | 北京盈天科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645 | 代理人: | 徐银针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地下 综合 区域 监测 控制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管廊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地下综合管廊的区域监测控制设备。
背景技术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指能够容纳各种城市基础设施管线的构筑物及附属设施,它解决了城市地下各种管线(例如:给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通信、广电等管线)出现问题,反复开挖地面的“马路拉链”问题,将地下各种管线集中铺设在管廊中,集约化利用土地,改善城市地面景观。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内所容纳的各种管线是管廊系统的服务对象,提供一个安全、可靠且占地空间最小的管线路由是综合管廊的价值所在。为了确保管廊的运行安全,国标GB-50838专门规范了管廊附属设施的技术要求。这些附属设施都是管廊运维的主要手段,它们包括消防系统、通风系统、供电系统、照明系统、监控与报警系统、排水系统、标识系统等。其中监控与报警系统又是综合管廊安全运维的关键系统。当前市场上尚未出现专门用于综合管廊的区域监测控制设备,只能将常规网络交换机、网络控制器等设备临时组合,分别控制管廊内的相关设备,所用设备较多,成本较高并且故障节点多,在综合管廊的恶劣环境下长时间工作,易发生设备故障,导致监控系统瘫痪。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地下综合管廊的区域监测控制设备,所述区域监测控制设备包括微控制器,与微控制器连接的以太网控制模块,所述以太网控制模块通过以太网与路由设备连接,所述路由设备与监控中心的服务器连接;所述区域监测设备还包括铺设在管廊内部或埋设在管廊外部的传感光纤,与传感光纤连接的解调设备,与解调设备连接的工控PC机,所述工控PC机也通过以太网与路由设备连接;所述微控制器配有两个数字量输入输出模块和两个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
优选的,所述微控制器采用ARM-Cortex系列内核,每个数字量输入输出模块含有16个数字量输入端口和8个数字量输出端口,每个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含有8个模拟量输入端口和2个模拟量输出端口。
进一步的,所述微控制器的模拟量输入端口连接气体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微控制器的数字量输入端口连接高低液位探测器或超高液位探测器或红外双鉴探测器或温湿度传感器或风机或水泵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的,所述数字量输出端口连接风机或水泵或报警器或照明灯具中的一种或几种。
更进一步的,所述区域监测控制设备还包括UPS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集成了工业级网络通信模块和可编程控制单元MCU于一体,兼具网络通信和监测控制功能,代替了网络交换机、网络控制器等设备临时组合,分别控制管廊内的相关设备,降低成本,减少故障节点,便于维护;通过在管廊内部铺设传感光纤或在管廊外部埋设传感光纤,并对传感光纤采集的光信号进行解调的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对管廊内部例如水管等管线进行振动、温度监测,以及对管廊外部非法入侵、蓄意破坏等进行监测,使得管廊监控系统功能更加完善,而且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具有抗腐蚀、耐高温高压、抗电磁辐射等优势,在地下恶劣环境下工作也非常可靠,还具有检测精度高的优势;通过各种传感器实时采集管廊内监测对象的传感数据,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能够监控综合管廊的安全,保证综合管廊稳定运行;通讯方式可以采用环网的通讯方式,实现远距离通讯,简化通讯布线,提供给其他设备通讯接口,将数据传输到远程服务器;带有在线式UPS不间断电源模块,当市电发生断电情况时,可为本实用新型设备持续供电2小时,确保整个管廊监控系统的稳定性,有效地解决了管廊内供电不稳定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具体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智慧城市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智慧城市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3008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