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凸焊焊接冷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31585.X | 申请日: | 2017-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453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9 |
发明(设计)人: | 杨忠楷;胡晓峰;张耀华;李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数码模车身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11/14 | 分类号: | B23K11/14;B23K11/36 |
代理公司: | 重庆乐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0221 | 代理人: | 刘佳 |
地址: | 400085 重庆市大渡***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焊接 冷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焊接电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凸焊焊接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电阻焊接凸焊过程中,因凸焊工艺是将被焊工件压紧于两电极之间,并施以电流,利用电流流经工件接触面及邻近区域产生的电阻热效应将其加热到熔化或塑性状态,使之形成金属结合的一种方法,电极上同样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无法快速的排除,会严重影响凸焊工艺的稳定性。普通凸焊电极的进出水路,在进入凸焊电极冷却的时候只有一个口子,且进出水路的连接点在电极柱里,使得出现冷却水未进入焊接电极,在电极柱中就撞击、相交,冷却水不能充分进入凸焊电极,不能及时的带走所有热量,在凸焊电极中的水很多已经被焊接热量弄成了温水却无法及时排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能快速冷却电极热量的凸焊焊接冷却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凸焊焊接冷却装置,包括上电极帽和下电极座,所述上电极帽螺接在下电极座上,所述上电极帽为中空结构,该中空结构与上电极帽的外侧壁之间还设有开口向上的“C”形槽,所述“C”形槽的一端连接有进水管,另一端连接有出水管,该“C”形槽的开口处设有压盖;所述中空结构内穿设有定位销,在所述定位销上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与下电极座的对应位置抵接固定,在所述下电极座上连接有压缩空气接头。
采用以上结构,上电极帽为中空结构,上电极帽的环状壁上则设有“C”形槽,冷却水进入“C”形槽内对上电极帽以及下电极座进行冷却降温,冷却水不与定位销等部件接触,能充分带走热量,同时,连接设置的进水管和出水管能充分保证冷却水在上电极帽内的循环周期,也能及时排出吸热后的温水;“C”形槽的开口处设置压盖,能防止冷却水的溢出;在下电极座上连接压缩空气接头,结合冷却位置,合理利用结构,并始终保证利用空气压力控制定位销和弹簧之间的工作状态,保证了凸焊的加工工艺不发生改变,结构简单,降低了产品制造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员工制程作业的安全风险。
为了保证凸焊工艺的正常加工,作为优选,所述压盖铰接在上电极帽上,所述“C”形槽的开口处为台阶状结构,所述压盖下端面的对应位置与台阶面抵接,该压盖的上端面与“C”形槽的开口端面齐平。
为了更好地防止冷却水的溢出,作为优选,在所述上电极帽的外侧壁上还铰接有压块,铰接的所述压块向上翻转,并使压块下端面抵接压紧在“C”形槽的开口端面上。
为了保证定位销在加工时有足够的空气压力,作为优选,所述中空结构为上小下大的阶梯孔状,所述下电极座的中部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为上大下小的台阶孔结构,所述定位销向上冒出上电极帽的上端面,所述弹簧的上端面抵接在阶梯孔的对应位置上,下端面则抵接在通气孔内的台阶面上,所述通气孔与压缩空气接头连接贯通。
为了避免气压外泄,作为优选,在所述中空结构阶梯面的内侧边沿上设有第一环形槽,在所述第一环形槽内嵌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弹簧的上端面与第一密封圈抵接;在所述下电极座螺纹段的根部还设有第二环形槽,在所述第二环形槽内嵌设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的上端面与上电极帽的下端面抵接。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上电极帽内设置“C”形槽,利用循环的冷却水对凸焊加工位置降温,并在不影响定位销等部件正常工作的前提下,下极座上连通压缩空气接头,保证凸焊加工的精度,结构简单紧凑,冷却充分,降低了产品制造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员工制程作业的安全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中的A处放大图。
图4为下电极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由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由上电极帽1和下电极座2等组成,所述上电极帽1螺接在下电极座2上,所述上电极帽1为中空结构,该中空结构与上电极帽1的外侧壁之间还设有开口向上的“C”形槽11,所述“C”形槽11的一端连接有进水管12,另一端连接有出水管13,该“C”形槽11的开口处设有压盖3,所述压盖3铰接在上电极帽1上,所述“C”形槽11的开口处为台阶状结构,所述压盖3下端面的对应位置与台阶面抵接,该压盖3的上端面与“C”形槽11的开口端面齐平;在所述上电极帽1的外侧壁上还铰接有压块31,铰接的所述压块31向上翻转,并使压块31下端面抵接压紧在“C”形槽11的开口端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数码模车身模具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数码模车身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3158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移动式焊轨机焊头
- 下一篇:智能海水冷却系统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