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散热转子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32103.2 | 申请日: | 2017-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063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9 |
发明(设计)人: | 杨妙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德玛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1/32 | 分类号: | H02K1/32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215 | 代理人: | 张明 |
地址: | 523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散热 转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转子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散热转子。
背景技术
电机转子是电机的必要部件之一,其安装在线圈绕组之后与定子相互作用发生高速旋转,由于转子在工作中高速旋转,转子在工作中产生大量的热,工作中产生大量的热量会导致在短时间内电机处于高温环境,影响电机的正常运行和工作效率,同时降低转子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散热转子。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散热转子,其包括转轴及连接于转轴的转芯本体,所述转轴的径向设置有通气孔,所述转轴的轴向设置有与通气孔相通的盲孔,所述转芯本体的轴向设置有若干第一散热孔,所述转芯本体的径向设置有与第一散热孔相通的第二散热孔,所述通气孔、盲孔、第一散热孔及第二散热孔相通。
进一步地,所述转芯本体包括转芯及设置于转芯的若干转叶,相邻转叶片间设置有转叶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散热孔相对于转叶槽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散热孔均匀设置于转芯本体。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散热孔相对于第一散热孔均匀设置于转芯本体的圆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散热孔贯穿第一散热孔与盲孔相通。
进一步地,所述转轴和转芯本体为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转叶的横截面呈等腰梯形。
进一步地,所述转芯的直径是转轴的直径的五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一种散热转子,包括转轴及连接于转轴的转芯本体,所述转轴的径向设置有通气孔,所述转轴的轴向设置有与通气孔相通的盲孔,所述转芯本体的轴向设置有若干第一散热孔,所述转芯本体的径向设置有与第一散热孔相通的第二散热孔,所述通气孔、盲孔、第一散热孔及第二散热孔相通,因此在转子转动产生热量时,转轴和转芯本体的热量传递到气流中并利用气流在转子转动时的快速流通性质,热量在流通气流的带动下扩散,解决转子的散热问题,延长转子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转轴;11、通气孔;12、盲孔;2、转芯本体; 22、第一散热孔;
23、第二散热孔;24、转芯;25、转叶;26、转叶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散热转子,其包括转轴1及连接于转轴1的转芯本体2,所述转轴1的径向设置有通气孔11,所述转轴1的轴向设置有与通气孔11相通的盲孔12,所述转芯本体2的轴向设置有若干第一散热孔22,所述转芯本体2的径向设置有与第一散热孔22相通的第二散热孔23,所述通气孔11、盲孔12、第一散热孔22及第二散热孔23相通,因此在转子转动产生热量时,转轴1和转芯本体2的热量传递到气流中并利用气流在转子转动时的快速流通性质,热量在流通气流的带动下扩散,解决转子的散热问题,延长转子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所述转芯本体2包括转芯24及设置于转芯24的若干转叶25,相邻转叶25片间设置有转叶槽26,所述第二散热孔23相对于转叶槽26设置,所述若干转叶25均匀分布于转芯24的圆周,便于线圈绕组的缠绕,转叶槽26为流通的气流提供空间,便于第二散热孔23对热量的扩散,同时加快热量的扩散。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散热孔22均匀设置于转芯本体2,所述第二散热孔23相对于第一散热孔22均匀设置于转芯本体2的圆周,使得散热通风的均匀性更好,从而增加散热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散热孔23贯穿第一散热孔22与盲孔12相通,使气流具有更好的流动性,提高散热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转轴1和转芯本体2为一体成型,提高转子的强度,延长转子的使用寿命,且便于生产制造。
本实施例中,所述转叶25的横截面呈等腰梯形,便于转子的转动,且提高审美观。
本实施例中,所述转芯24的直径是转轴1的直径的五倍,保证转子的强度,有利于延长转子的使用寿命。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德玛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德玛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3210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脉搏波传导元件及穿戴式装置
- 下一篇:安全提示智能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