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精确温控电磁炉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33145.8 | 申请日: | 2017-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311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9 |
发明(设计)人: | 周陈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冲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C7/08 | 分类号: | F24C7/08;F24C7/06;F24C15/00 |
代理公司: | 嘉兴永航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3265 | 代理人: | 蔡鼎 |
地址: | 325036 浙江省温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精确 温控 电磁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精确温控电磁炉,属于家用厨房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电磁炉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磁场内的磁力线通过金属器皿(导磁又导电材料)底部,金属器皿内产生涡流,使金属器皿本身自行高速发热,然后再加热金属器皿内的食物。目前,市场上电磁加热器具在温度采集时,都是将金属器皿(导磁又导电材料)底部温度通过一整片绝缘材料面板(陶瓷面板、微晶面板等),传到电磁炉内的温度传感器上,再由电磁炉上的主板集成电路进行运算处理,再进行功率调节,从而达到需要的温度控制要求。
由于金属器皿(导磁又导电材料)底部温度是通过一整片绝缘材料面板(陶瓷面板、微晶面板等)传到电磁炉内温度传感器上,因为有绝缘材料面板(陶瓷面板、微晶面板等)的存在,所以,电磁炉内温度传感器上的温度并不能与金属器皿(导磁又导电材料)底部的真正温度相等,它是属于一种温度辐射传递方式,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温度值误差,温度值的测试并不精确,导致电磁炉都没有煮饭的功能。也有人尝试在绝缘材料面板上穿孔并安装测温装置,但限于现有面板所应用的材质,存在应力集中的问题,导致在运输、使用、加工过程中容易破碎,成本高等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精确温控电磁炉,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便于操作,稳定性好,可靠性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包括外壳、底座和指示灯,所述外壳的表面设置有扬声器,所述扬声器的下方 安装有加热面,所述加热面的下方设置有温度调节按钮,所述电源指示灯的右侧安装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的表面安装有led液晶显示屏和控制按钮,所述控制按钮安装在led液晶显示屏的上方,所述底座的上方设置有陶瓷板,所述陶瓷板的上方安装有上盖,所述上盖的内部安装有加热器和加热电路,所述加热器位于加热电路的右侧,所述加热电路的右侧安装有温度感应器和单片机,所述温度感应器位于单片机的左侧。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按钮的下方设置有开关。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的下方设置有旋转按钮。
进一步地,所述单片机的外部设置有保护壳。
进一步地,所述上盖的上方设置有蒸煮锅。
进一步地,加热面的右侧设置有电源指示灯。
进一步地,所述蒸煮锅的内部设置有导热介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精确温控电磁炉,用加热电路将金属器皿底部的热量几乎无损失地传递给温度传感器,使磁炉内温度传感器上的温度与金属器皿底部的真正温度值非常接近,两温度之间的误差很小,从而利用由主板上的集成电路可以对金属器皿底部的温度达到精确控制;在蒸煮锅内设置有导热介质,当电磁炉对锅体加热时,导热介质的传导能力强,锅底的热量可以完好无损的通过导热介质传导到锅内,进而有效的防止导热介质干涸的现象,提高了电磁炉的温度精确度;同时在内部设置有单片机,进而通过温度传感器和加热器的配合工作,实现对加热食物的精确控温,提高了电磁炉的实际使用可靠性。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精确温控电磁炉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精确温控电磁炉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扬声器、2-外壳、3-加热面、4-电源指示灯、5-控制面板、6-led液晶显示屏、7-温度调节按钮、8-控制按钮、9-旋转按钮、10-开关、11-加热器、12-加热电路、13-陶瓷板、14-导热介质、15-温度感应器、16-上盖、17-底座、18-单片机、19-保护壳、20-蒸煮锅。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冲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温州冲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3314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