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紧凑式油水分离预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36033.8 | 申请日: | 2017-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807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4 |
发明(设计)人: | 李永丰;卢大艳;张金鹏;许晶禹;王继良;邹万勤;杨玉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G33/00 | 分类号: | C10G33/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12201 | 代理人: | 程小艳 |
地址: | 10001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紧凑 油水 分离 预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采出液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对高含水的油田采出液的进行分离预处理的结构紧凑的地面油水分离设备。
背景技术
在油田生产的中后期,油田采出液中含水量上升达到80%以上,如果将这种采出液直接进行分离,大量的采出液会给分离装置带来巨大的压力,会导致较差的分离效果,不能达到外排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紧凑式油水分离预处理装置,以实现在进入分离装置之前对采出液进行预处理,降低其中的含水率,给下游的分离装置减轻负担,提高油气水分离效果。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紧凑式油水分离预处理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包括油田采出液入口(10)以及与其依次顺序连接的过滤器a(1)、缓冲装置(2)以及T型管三相分离装置(3);
所述过滤器a(1)与所述缓冲装置(2)之间设置有螺杆泵(12);
所述T型管三相分离装置(3)设置有三个出口:分别是设置于上部的气体出口(11)、设置于中部的油相出口管经阀门连接至导流片油水分离装置(4)的入口、设置于下部的水相出口管经阀门连接至旋流油水分离装置(5)的入口;
所述导流片油水分离装置(4)上部设置有油相出口a(7),下部设置水相出口管经阀门连接至所述旋流油水分离装置(5)的入口;
所述旋流油水分离装置(5)上部出口管经阀门连接至所述油相出口a(7),下部水相出口管经阀门连接至气浮式油水分离装置(6);
所述气浮式油水分离装置(6)上部出口管经阀门连接至油相出口b(9),下部出口管经阀门连接至水相出口(8);
所述气浮式油水分离装置(6)与所述水相出口(8)之间设置有过滤器b(13);
所述过滤器b(13)的底部液体回流管经涡流泵(14)连接至所述气浮式油水分离装置(6),所述涡流泵(14)的入口上设置有气体引入管线(15)。
所述旋流油水分离装置(5)的入口为切向进入方式。
所述缓冲装置(2)的入口为切向进入方式。
所述油相出口b(9)设置有回流管路经阀门连接至所述油田采出液入口(10)。
所述缓冲装置(2)的顶部设置有排气口(17)。
所述旋流油水分离装置(5)底部设置有固体颗粒排出管(16)。
所述旋流油水分离装置(5)为柱型结构。
所述气浮油水分离装置(6)为管式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区别于重力沉降油气水分离设备和电脱的分离设备,实现高效精细分离。
2、本实用新型利用缓冲器内流体切向进入而产生的旋流初步分离采出液中的气体;在T型管三相分离装置中利用重力分离的原理初步分离油相和水相、彻底分离气相;在导流片油水分离装置中产生的强旋流进一步分离之前已经分离过的油相;在旋流油水分离装置中利用流体切向进入设备而产生的旋流对水相进行油水分离的同时也分离出水相中的固体颗粒;最后的气浮式油水分离装置是利用涡流泵将气体引入并分散到水中再次对水相进行油水分离,在整个过程中多次利用物理方法分离油气水三相,整个工艺全管线连接,无储罐等大容积设备。
3、本实用新型克服利用重力沉降原理的装置速度慢和电脱原理的装置易短路掉电的缺点,实现分离效果好、占地面积小、单位面积采出液处理量大的成果,能够为后续的处理装置减轻负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过滤器a;2、缓冲装置;3、T型管三相分离装置;4、导流片油水分离装置;5、旋流油水分离装置;6、气浮式油水分离装置;7、油相出口a;8、水相出口;9、油相出口b;10、油田采出液入口;11、气体出口;12、螺杆泵;13、过滤器b;14、涡流泵;15、气体引入管线;16、固体颗粒排出管;17、排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1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3603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棉杆碳化装置
- 下一篇:高效节能气化炉的内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