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脱粒滚筒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39471.X | 申请日: | 2017-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725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8 |
发明(设计)人: | 张黎骅;赵黎;陈杰;康浪子;陈雨;刘小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F12/22 | 分类号: | A01F12/22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1214 | 代理人: | 钱成岑 |
地址: | 625014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脱粒 滚筒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农业机械中全喂入联合收割机脱粒装置技术领域,特指一种脱粒滚筒。
背景技术
农业机械中收获机械脱粒装置的功用是将籽粒从穗头上脱下,并尽量减少籽粒的破碎、提高收获质量,有些还要求保持茎秆的完整性,减少脱出混合物中杂余含量,以减轻后续清选负荷。作物脱粒时脱粒装置直接与作物接触,主要有冲击脱粒、搓擦脱粒、碾压脱粒、梳刷脱粒和振动脱粒五种原理。
目前国内外全喂入联合收割机主要采用纹杆和钉齿两种脱粒方式。纹杆式脱粒滚筒主要依靠安装在多角幅盘上的长纹杆对作物的搓擦用于实现籽粒的脱粒,揉搓效果好,主要适合收获小麦、油菜和玉米。但收获水稻,尤其是高产水稻等潮湿作物时,存在容易堵塞、功耗较大,未脱净率和稻谷破壳率较高等问题。钉齿式脱粒滚筒主要依靠钉齿的剧烈冲击作用实现作物的脱粒,脱净率较高,主要用于水稻和大豆,尤其是难脱品种。但收获油菜、玉米等易破碎品种时,籽粒损伤严重。
近年来,为提高农作物上籽粒的脱净率和降低籽粒的破碎损伤,众多企业将重点放在脱粒滚筒的参数研究上,对脱粒装置、脱粒原理的创新研究较少。在以往众多钉齿装置的设计中,钉齿的形状没有进行过细致的优化,滚筒的直径基本上也没法调节,滚筒直径不能适应不同作物的需要。很多钉齿是圆柱形的钢筋被直接截断一截后焊接在固定杆上构成的,其尖端有一个90度直角的边缘,在脱粒滚筒的高速运转中,较尖锐的边缘会在玉米或大豆脱粒过程中撞击籽粒造成籽粒破碎,从而提高了破碎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脱粒滚筒,该脱粒机构的钉齿能够降低脱粒过程中,籽粒的破碎率,且脱粒滚筒的直径可根据需要进行调节。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脱粒滚筒,它包括设置在滚筒轴上的若干幅盘,所述幅盘上设置有若干钉齿固定杆,所述钉齿固定杆通过筒径调节板安装在幅盘上,所述钉齿固定杆上设置有若干钝型顶端钉齿;所述筒径调节板调节钉齿固定杆到滚筒轴间的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钝型顶端钉齿顶部为球面或半球面。
进一步的,所述筒径调节板上开设有若干调节孔,所述幅盘圆周上开设有若干安装孔,所述调节孔和安装孔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使筒径调节板安装在幅盘上;所述筒径调节板的上端与钉齿固定杆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筒径调节板上开设有若干排成对的调节孔,所述幅盘圆周上等间隔的设置有若干对安装孔,每对安装孔的个数与每对调节孔的个数相匹配。
进一步的,所述钉齿固定杆内部为空心。
进一步的,所述钝型顶端钉齿等间隔的设置在钉齿固定杆上。
进一步的,所述钉齿固定杆上等间隔的开设有若干钉齿孔,所述述钝型顶端钉齿下端插入钉齿孔内。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脱粒机构的钉齿为钝型顶端钉齿,将原有尖锐顶端钉齿的顶端磨钝,在脱粒过程中,能够有效降低籽粒的破碎率;本实用新型的滚筒直径能够通过筒径调节板进行调节,改变脱粒钉齿到滚筒轴间的距离,使滚筒的直径能够根据需要进行改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脱粒滚筒,它包括设置在滚筒轴6上的若干幅盘5,所述幅盘5上设置有若干钉齿固定杆2,所述钉齿固定杆2通过筒径调节板3安装在幅盘5上,所述钉齿固定杆2上设置有若干钝型顶端钉齿1;所述筒径调节板3调节钉齿固定杆2到滚筒轴6间的距离。
本实施例中,钉齿固定杆2的个数为4个,幅盘5的个数为3个,每个幅盘5都通过筒径调节板3与钉齿固定杆2相连,所述钉齿固定杆2沿幅盘5圆周等间隔均匀设置。
所述筒径调节板3上开设有多排成对的调节孔,本实施例中,调节板上设置有四排调节孔,每排调节孔为一对,每对中有两个调节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农业大学,未经四川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3947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谷物联合收割机复脱器
- 下一篇:一种带凸点的自动痔疮套扎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