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高频炉铜管的回水连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39582.0 | 申请日: | 2017-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729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0 |
发明(设计)人: | 于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于浩 |
主分类号: | F27D11/06 | 分类号: | F27D11/06;H05B6/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5000 安徽省淮北***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高频 铜管 回水 连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冶炼装置,更确切地说,是一种用于高频炉铜管的回水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高频炉是一种常见的金属热加工设备,高频炉的高频电流流向紫铜管绕制而成的感应圈状或其它形状的加热线圈,产生交变的电磁场,将需要加热的物料放于感应圈中,电磁感应在物料中产生涡流,受电阻作用而使电能转化为热能而使物料温度上升。在铜管中通有冷却水,当冷却水回到回水端时,温度仍可能较高,影响换热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用于高频炉铜管的回水连接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一种用于高频炉铜管的回水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用于高频炉铜管的回水连接装置包含一导流管,所述的导流管包含一管状的主管,所述的主管内设有一导流通道,所述的主管的两端分别设有一环形的限位卡环,所述的限位卡环的侧壁上分别设有一锁止圆孔,所述的锁止圆孔内分别设有一锁止销钉,所述的主管上设有一散热套和一对环形的减震垫圈,所述的减震垫圈位于所述的散热套的两侧,所述的散热套包含一圆筒状的散热管体,所述的散热管体的侧壁上设有一散热鳍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的散热套为铜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高频炉铜管的回水连接装置的优点是:使用时,该导流管直接设置在高频炉铜管的回水端,利用锁止销钉与外置的铜管进行连接。当高温的冷却水回流到回水端后,经过导流管和散热套,使得冷却水的温度得到进一步的降低,提高高频炉铜管的换热效率。利用减震垫圈,能有效缓冲散热套形变,防止散热套挤坏导流管。该用于高频炉铜管的回水连接装置结构简单,效果明显,成本低廉,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高频炉铜管的回水连接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用于高频炉铜管的回水连接装置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用于高频炉铜管的回水连接装置的导流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导流柱沿A-A线的剖视图;
图5为图2中的用于高频炉铜管的回水连接装置的散热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散热套沿B-B线的剖视图;
其中,
1、用于高频炉铜管的回水连接装置;2、导流管;21、主管;22、限位卡环;23、导流通道;24、锁止圆孔;3、散热套;31、散热管体;32、散热鳍片;4、减震垫圈;5、锁止销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如图1至图6所示,该用于高频炉铜管的回水连接装置1包含一导流管2,该导流管2包含一管状的主管21,该主管21内设有一导流通道23,该主管21的两端分别设有一环形的限位卡环22,该限位卡环22的侧壁上分别设有一锁止圆孔24,该锁止圆孔24内分别设有一锁止销钉5,该主管21上设有一散热套3和一对环形的减震垫圈4,该减震垫圈4位于该散热套3的两侧,该散热套3包含一圆筒状的散热管体31,该散热管体31的侧壁上设有一散热鳍片32。
该散热套3为铜制成。
使用时,如图1和图2所示,该导流管2直接设置在高频炉铜管的回水端,利用锁止销钉5与外置的铜管进行连接。当高温的冷却水回流到回水端后,经过导流管2和散热套3,使得冷却水的温度得到进一步的降低,提高高频炉铜管的换热效率。
利用减震垫圈4,能有效缓冲散热套3形变,防止散热套3挤坏导流管2。
该用于高频炉铜管的回水连接装置结构简单,效果明显,成本低廉,实用性强。
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于浩,未经于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395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冷封堵装置
- 下一篇:一种煤化工中烟气余热利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