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调节间距和深度的打孔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40294.7 | 申请日: | 2017-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273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9 |
发明(设计)人: | 何广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23B51/04 | 分类号: | B23B51/04 |
代理公司: | 成都君合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28 | 代理人: | 张鸣洁 |
地址: | 618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节 间距 深度 打孔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五金工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钻头,具体的说,是一种可调节间距和深度的打孔器。
背景技术
五金工具在当今社会应用可以说是最为广泛的工具之一,由于其具有统一性和极强的可复制性,其广泛的用于各种制造和建设行业。钻头是机械加工领域最为基本、普遍和常用的工具。在进行制孔和切削加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会使用到钻头,当需要制作较大孔径的孔时通常需要特制的钻头,且需要经过多级扩孔才能达到终孔尺寸。这种加工方式的优点在于终孔的误差小,精度高;缺点在于加工工序复杂,需要反复进行校验和扩孔,加工时间长,同时需要多种特制的钻头,工具成本高。该特制的工具只能用于单一的尺寸进行加工,无法加工其他尺寸的孔。
现有技术中还有一种带扩孔钻的钻头,如图1所示,其结构为钻头柄3的端头连接有一个用于定位的麻花钻1,同时在钻头柄3上固定连接有一个扩孔钻2,这种钻头可以不经过扩孔工序,一步到位,实现终孔的制作。上述图1所示的扩孔钻头解决了反复扩孔至终孔的复杂加工工序,但依然存在功能单一的问题,同时,由于扩孔钻2的切削韧是由多个斜向刀刃构成,且切削量非常大,在对硬度相对较高的材料进行加工时,容易出现跳刀和孔的垂直度超差的问题,以至于伤及工件表面,甚至导致工件报废的情况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节间距和深度的打孔器,用于解决背景技术中所述的现有的扩孔钻存在功能单一,无法调整和控制制孔的直径和深度的问题;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实现多直径、多深度的终孔加工制作,避免了扩孔工序复杂,工具繁多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可调节间距和深度的打孔器,包括用于电钻夹持的中心柄轴和与所述中心柄轴固定连接的打孔装置,所述打孔装置与所述中心柄轴呈90°固定连接;所述打孔装置由六棱支架和安装在所述六棱支架上的多根可调节长度和与所述中心柄轴相对距离的扩孔钻杆组成,所述扩孔钻杆的下端头上固定连接有用于打孔的刀头;所述六棱支架的中心靠近所述刀头一侧可拆卸连接有定位钻头。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方便调节不同的制孔直径,优选地,所述六棱支架由六根相互交叉固定焊接在同一平面的六棱杆件组成,且任意相邻两根六棱杆件之间的夹角为60°。将六棱支架设置成六根均分的六棱杆,将整个圆周均分为六份,经大量试验得知,在该种设计下能够满足最低580转/分的低转速进行较大进刀量的切削,且不会出现跳刀和振动现象的出现;随着转速的增加和进刀量的减小,可线性提高制孔的精度。所述精度包括孔内的表面粗糙度和直径的偏差度。
为了更进一步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提高扩孔钻杆的可调节性和便捷性,优选地在所述扩孔钻杆上沿其轴线方向等距设置有多个用于容纳所述六棱杆的六棱孔,所述扩孔钻杆侧壁上均设置有与六棱孔呈90°相交连通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内螺纹连接有用于将扩孔钻杆和六棱支架固定的锁紧器。当需要调整本实用新型的钻孔深度的时候,将锁紧器松开,取下扩孔钻杆,并选择对应的,需要调整后的深度的六棱孔与六棱支架套接,在调节对应的需求半径,确定指定半径安装位置后,将锁紧器锁紧。值得说明的是:在调整深度的时候本实用新型不能实现任意深度的调整,只能在有效调整范围内,即扩孔钻杆的最大有效长度内,以相邻两个六棱孔的距离为单元实现整倍数调整,但在实际钻孔过程中,可实现有效钻孔深度范围的的任意深度值进行制孔。在调整半径时,采用游标卡尺对半径进行确定,待目标直径确定后,为了提高精度,优选采用先将锁紧器锁紧后再卸下游标卡尺。
为了更进一步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制孔精度,降低孔壁的表面粗糙度,优选地,所述刀头包括与所述扩孔钻杆固定连接的呈梯形台状的第一刀头,所述第一刀头下端面还固定连接呈月牙状的第二刀头,所述第二刀头上设置有斜向切削韧。上述的刀头设计为本实用新型区别于现有的扩孔钻的重点改进之一,由于现有技术中的扩孔钻的初始切削韧与最大切削韧都是一样的,因此在进刀量较大的时候,接触工件的一瞬间极易出现跳刀的情况,为了避免跳刀现象的产生,通常操作人员尽量的增大转速的同时降低进刀量,以规避跳刀的问题;该现象一旦出现轻则定位孔超差,重则直接报废零件,因此,对于手工操作加工领域,该问题的解决能够带来非常大的积极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4029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