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地下矿山基建期的临时水仓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40379.5 | 申请日: | 2017-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875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2 |
发明(设计)人: | 李万涛;闫满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钢铁集团矿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7/16 | 分类号: | E21F17/16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13108 | 代理人: | 陈长庚 |
地址: | 063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下 矿山 基建 临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地下矿山基建期使用的,用于储存和处理矿山涌水的临时水仓,属于矿山设施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地下矿山容易出现涌水,因此必须考虑如何排水的问题。在地下矿山基建期,各条井巷没有完全贯通,永久排水系统没有形成,一般都是先将涌水引入临时水仓,再采用卧泵将涌水排至地表。
井巷基建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泥浆和废料,尤其是采用无轨运输设备的矿山,会产生大量的泥浆,这些泥浆和废料随着涌水流入临时水仓内,导致临时水仓经常淤积。由于现有的临时水仓设计不合理,污泥处理效果不理想,一些泥浆和废料也会被吸入卧泵,不仅降低了卧泵的工作效率,而且严重影响了卧泵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之弊端,提供一种地下矿山基建期的临时水仓,以消除污泥对排水卧泵的不良影响,保证矿山临时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本实用新型所述问题是以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地下矿山基建期的临时水仓,构成中包括沿已竣工巷道或者硐室长度方向依次浇筑且与巷道或者硐室侧壁垂直的第一截水墙、第一漫水墙、第二漫水墙和第二截水墙,第一截水墙到第二截水墙之间的空间由第一漫水墙和第二漫水墙分割成依次排列的沉淀池、缓冲水仓和主水仓,所述沉淀池由平行于巷道或者硐室侧壁的隔水墙分割为左沉淀池和右沉淀池,在第一截水墙上设有与左沉淀池和右沉淀池相对应的进水管;所述主水仓通过卧泵吸水管与排水卧泵连接。
上述地下矿山基建期的临时水仓,在第二漫水墙上、第一漫水墙与左沉淀池相对应的部位以及第一漫水墙与右沉淀池相对应的部位均设有泄水孔,第二漫水墙上的泄水孔低于第一漫水墙上的泄水孔。
上述地下矿山基建期的临时水仓,所述第一截水墙的来水侧设有阶梯。
本实用新型利用沉淀池和缓冲水仓对矿山涌水进行两次沉淀,除去涌水中的绝大部分污泥和废料,然后再由卧泵将处理好的涌水排至地表,这样就消除了污泥对排水卧泵的不良影响,保证了矿山临时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为:1、卧泵吸水管;2、第二截水墙;3、围岩;4、主水仓;5、第二漫水墙;6、泄水孔;7、第一漫水墙;8、右沉淀池;9、进水管;10、左沉淀池;11、阶梯;12、隔水墙;13、第一截水墙;14、缓冲水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看图1,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卧泵吸水管1、第一截水墙13、第二截水墙2、第一漫水墙7、第二漫水墙5、进水管9、阶梯11和隔水墙12。第一截水墙13、第二截水墙2、第一漫水墙7、第二漫水墙5、隔水墙12和已竣工巷道或者硐室侧壁的围岩3共同围成主水仓4、缓冲水仓14、右沉淀池8和左沉淀池10,第一漫水墙7上设有两个泄水孔6,第二漫水墙5上设有一个泄水孔,第一漫水墙7上的两个泄水孔6分别位于隔水墙12的两侧,第二漫水墙5上的泄水孔低于第一漫水墙7上的泄水孔。
本实用新型设置在已竣工巷道或者硐室中不影响运输和施工的位置,第一截水墙13、第二截水墙2、第一漫水墙7、第二漫水墙5和隔水墙12均由混凝土浇筑而成。沉淀池和缓冲水仓14可以将涌水进行沉淀。本实用新型的沉淀池被隔水墙12分割成两部分,分别为右沉淀池8和左沉淀池10,在临时水仓使用过程中,右沉淀池8和左沉淀池10交替使用,在使用左沉淀池10时,对右沉淀池8中的淤泥进行清理,左沉淀池10淤满后,将进水管9的出水端移至右沉淀池8侧,启动右沉淀池8,对左沉淀池10进行清理。
涌水流入沉淀池后,通过第一漫水墙7上的泄水孔流入缓冲水仓14内,缓冲水仓14内的水再通过第二漫水墙5上的泄水孔流入主水仓4内,主水仓4内经两次沉淀处理后的水由卧泵排到地表。
右沉淀池8和左沉淀池10外部设置阶梯,方便淤泥清理人员进出沉淀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钢铁集团矿业有限公司,未经河北钢铁集团矿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4037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