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笔记本电源数据连接线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41785.3 | 申请日: | 2017-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325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2 |
发明(设计)人: | 冯祖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诠霖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31/06 | 分类号: | H01R31/06;H01B7/04;H01B7/08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44228 | 代理人: | 黎健 |
地址: | 523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笔记本 电源 数据 连接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笔记本配件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笔记本电源数据连接线。
背景技术:
用在笔记本电脑内部的传输线有数据线、电源线等,现有技术中的笔记本电脑内部线都是把所有芯线并排排列呈带状,但在笔记本电脑内部的转弯处就容易散乱,而且转弯处的线的弯曲次数多会影响线材的数据传输性能,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状态进行改进。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笔记本电源数据连接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该笔记本电源数据连接线包括连接线主体,所述连接线主体包括有复数根导线,该导线外围通过涂覆胶水层以固定成一在水平方向并排分布并呈扁平状的线束,且该线束具有至少一个沿水平方向弯曲的弯曲段,该弯曲段中导线的端部均剥掉绝缘层以显露金属线芯,且该金属线芯上均镀有锡层,该线束相对弯曲段的另一端连接有一连接器。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弯曲段的弯曲角度为90°。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导线的数量为10根,其包括3根红线、1根白线、1根蓝线、1根白线、1根黄线以及3根黑线,其之间依次并排分布。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金属线芯的长度均为2mm。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笔记本电脑内部的转弯处可直接使用弯曲段,而不需要弯折连接线主体,以致使用起来十分方便,且不会出现散乱的现象,还可避免由于弯曲或弯折次数多会影响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同样可保证本实用新型具有极强的通讯质量,令本实用新型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见图1所示,为一种笔记本电源数据连接线,其包括连接线主体1,所述连接线主体1包括有复数根导线11,该导线11外围通过涂覆胶水层以固定成一在水平方向并排分布并呈扁平状的线束10,所述导线11的数量为10根,其包括3根红线、1根白线、1根蓝线、1根白线、1根黄线以及3根黑线,其之间依次并排分布。
所述线束10具有至少一个沿水平方向弯曲的弯曲段,该弯曲段的弯曲角度为90°,由于连接线主体具有一弯曲段,以致连接线主体在笔记本电脑内部的转弯处不会出现散乱的现象,且不需要弯折连接线主体,以致使用起来十分方便,还可避免由于弯曲或弯折次数多会影响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同样可保证本实用新型具有极强的通讯质量。
所述弯曲段中导线11的端部均剥掉绝缘层以显露金属线芯,且该金属线芯上均镀有锡层12,以此便于与外界连接器对接或焊接在PCB板上,其使用起来十分方便,其中,所述金属线芯的长度均为2mm,该锡层12完全包覆金属线芯;该线束10相对弯曲段的另一端连接有一连接器2。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笔记本电脑内部的转弯处可直接使用弯曲段,而不需要弯折连接线主体,以致使用起来十分方便,且不会出现散乱的现象,还可避免由于弯曲或弯折次数多会影响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同样可保证本实用新型具有极强的通讯质量,令本实用新型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
当然,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述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诠霖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诠霖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4178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音视频输出数据线
- 下一篇:一种高强度汽车电动窗开关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