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手动高效架子工扳手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42183.X | 申请日: | 2017-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932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5 |
发明(设计)人: | 肖长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肖长江 |
主分类号: | B25B13/06 | 分类号: | B25B13/06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102 | 代理人: | 袁忠卫 |
地址: | 315175 浙江省宁波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动 高效 架子工 扳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动高效架子工扳手。
背景技术
当前建筑用交手架,多为钢管和钢体结构套件组成的交手架,架子工人用传统扳手旋紧或旋松螺母,从而实现交手架的塔建或拆除,但是传统扳手效率低、相对劳动强度大,为此,出现了很多电动扳手,如专利号为CN201210272939.4的中国专利《一种电动扳手》公开的扳手,包括扳手本体和手柄,扳手本体头部为固定钳口和活动钳口,手柄端部外接电源充电插口,手柄内安装有电池和减速电机,电池和减速电机之间设有开关,开关包括正向按键和反向按键,减速电机转轴端连接传动齿轮,传动齿轮与中间齿轮啮合,扳手本体头部内设有螺杆和直齿轮,中间齿轮与直齿轮啮合,直齿轮通过轴固定在扳手本体头部内,直齿轮驱动螺杆,螺杆驱动活动钳口,该扳手效率高,省力,但价格较高,因减速电机、电池包、控制器、充电器等各种原因,出现电故障,一个电池包使用时间短,往往需要多备若干个电池包;同时在旋紧螺母到位时,电机会处于堵转状态,在旋松螺母时,会存在相当大的负载启动,从而故障易出现;另外,拆卸交手架时,退松的螺母多跌落,造成浪费,在下次搭建交手架时,需要用手先将螺母初旋到结构件的螺栓上,给使用者造成了不便,因此,需要对扳手作进一步的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手动、高效、省力、成本低且工作可靠的架子工扳手。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手动高效架子工扳手,包括手柄和机壳,所述手柄与机壳是转动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设置在机壳内的传动机构以及设置在机壳外的旋紧部和旋松部,所述手柄的一端设置有扇形齿轮,所述扇形齿轮通过一带单向超越离合器的传动机构与旋紧部或旋松部传动相连。
再改进,通过传动机构的传动比在伞形齿轮的一个行程过程中能够使螺母转动打开紧固件而不会使螺母脱离螺栓。
传动机构有多种选择,从结构和成本角度,优选传动机构包括
齿轮轴,纵向设置,所述齿轮轴里端设有用于传动连接的第一伞形齿轮,所述第一伞形齿轮内设有与齿轮轴传动连接的第一单向超越离合器,所述齿轮轴的外端齿轮与所述手柄的扇形齿轮啮合连接;
第一转动轴,横向设置,所述第一转动轴上设有第一齿轮且第一转动轴的里端安装有第二伞形齿轮,第二伞形齿轮和第一伞形齿轮啮合连接,外端作为旋紧部;以及
第二转动轴,横向设置,所述第二转动轴的里端设置有第二齿轮,外端作为旋松部,所述第二齿轮与设在第一转动轴上的第一齿轮啮合传动。
在改进,第一伞形齿轮后部的外圆周和机壳圆孔之间设置有第二单向超越离合器。
进一步改进,第一伞形齿轮的内孔中固定设置有轴套,通过轴套套设在齿轮轴上传动连接。
进一步改进,第一单向超越离合器其结构是:齿轮轴的前部外圆周上开有多个带弧边的第一直角槽,第一直角槽在圆周方向呈现旋转对称分布,第一直角槽内设置有配合的、用来限制第一伞形齿轮单向旋转的第一滚柱,构成了第一单向超越离合器。
再改进,第二单向超越离合器其结构是:第一伞形齿轮后部外圆周上开有多个带弧边的第二直角槽,第二直角槽在圆周方向呈现旋转对称分布,第二直角槽内设置有配合的、用来限制第一伞形齿轮单向旋转的第二滚柱,构成了第二单向超越离合器。
进一步改进,旋紧部或旋松部可拆卸地设置有套筒。
再改进,套筒通过第一螺钉连接在旋紧部或旋松部上。
进一步改进,手柄通过螺栓可转动地连接在机壳上,手柄在远离扇形齿轮的那一端设置有护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架子工扳手通过在机壳内设置传动机构以及在机壳外设置的旋紧部和旋松部,手柄的一端设置有扇形齿轮,扇形齿轮通过一带单向超越离合器的传动机构与旋紧部或旋松部传动相连;这样的架子工扳手,一方面无需电机即能完成螺母的旋紧和旋松,另一方面只要一次按下手柄即可完成螺母的旋松或旋紧,同时旋松螺母时螺母不会脱落,方便下次旋紧螺母,因此该架子工扳手工作高效、可靠、成本低,克服了电机带来的堵转、大负载启动、电池包以及控制器使用寿命短等问题,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在扇形齿轮上增加壳体后)的主视图;
图3为图1中沿某一角度的截面图;
图4为图1中沿某一角度的剖面图;
图5为本实施例在携带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肖长江,未经肖长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4218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