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柱塞泵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44043.6 | 申请日: | 2017-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779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8 |
发明(设计)人: | 果风松;杨文波;沈长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京华派克聚合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53/10 | 分类号: | F04B5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冠和权律师事务所11399 | 代理人: | 朱健,陈国军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大***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柱塞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泵体,特别是涉及一种柱塞泵。
背景技术
泵是输送流体或使流体增压的机械。它将原动机的机械能或其他外部能量传送给液体,使液体能量增加。泵主要用来输送水、油、酸碱液、乳化液、悬乳液和液态金属等液体,也可输送液、气混合物及含悬浮固体物的液体。泵通常可按工作原理分为容积式泵、动力式泵和其他类型泵三类。
传统的活塞泵的泵送是由一个往复运动的活塞驱动流体一股一股地流出,这样无法实现连续泵送的效果。因此,目前亟需一种能够将往复运动变为连续泵送的柱塞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操作简便、连续泵送的柱塞泵。
本实用新型柱塞泵,包括
泵壳,其与机架固定;
动力机构,其固定端与泵壳固定;
柱塞,其通过动力机构的移动端沿泵壳的泵腔上下运动;
第一流体通道,其一端与泵壳的流体入口连通,其另一端与所述泵腔的下部连通;
第二流体通道,其一端与所述第一流体通道连通,其中部与所述泵腔的上部连通,其另一端与泵壳的流体出口连通;
第一单向阀机构,其配置在所述第一流体通道上,其用于防止朝向流体入口回流;
第二单向阀机构,其配置在所述第二流体通道上,其用于防止朝向第一流体通道回流。
本实用新型柱塞泵,其中所述第一单向阀机构为球阀,其包括第一密封球、第一密封垫、第一限位卡台,所述第一密封球的靠近所述流体入口的一侧设有第一密封垫,所述第一密封球的远离所述流体入口的一侧设有第一限位卡台,所述第一密封球与第一密封垫之间密封配合,所述第一密封球通过第一限位卡台限位,所述第一限位卡台、第一密封垫均与第一流体通道固定。
本实用新型柱塞泵,其中所述第二单向阀机构为球阀,其包括第二密封球、第二密封垫、第二限位卡台,所述第二密封球的靠近所述流体入口的一侧设有第二密封垫,所述第二密封球的远离所述流体入口的一侧设有第二限位卡台,所述第二密封球与第二密封垫之间密封配合,所述第二密封球通过第二限位卡台限位,所述第二限位卡台、第二密封垫均与第二流体通道固定。
本实用新型柱塞泵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柱塞泵通过上述两个单向阀机构来防止第一流体通道、第二流体通道的回流,从而在柱塞往复运动时,可利用单向阀机构阻碍流体的回流以在柱塞上下运动时持续地将流体从流体出口泵送出。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柱塞泵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柱塞泵的主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柱塞泵包括
泵壳100,其与机架固定;
动力机构,其固定端与泵壳100固定;
柱塞400,其通过动力机构的移动端沿泵壳100的泵腔203上下运动;
第一流体通道201,其一端与泵壳100的流体入口101连通,其另一端与所述泵腔203的下部连通;
第二流体通道202,其一端与所述第一流体通道201连通,其中部与所述泵腔203的上部连通,其另一端与泵壳100的流体出口102连通;
第一单向阀机构310,其配置在所述第一流体通道201上,其用于防止朝向流体入口101回流;
第二单向阀机构320,其配置在所述第二流体通道202上,其用于防止朝向第一流体通道201回流。
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两个单向阀机构来防止第一流体通道201、第二流体通道202的回流,从而在柱塞400往复运动时,可利用单向阀机构阻碍流体的回流以在柱塞400上下运动时持续地将流体从流体出口102泵送出。
具体地讲,当柱塞400向下运动时,第一单向阀机构310关闭,第二单向阀机构320打开,泵壳100内的流体沿着第二流体通道202而从流体出口102流出,并且流体入口101无流体进入;当柱塞400向上运动时,第一单向阀机构310打开,第二单向阀机构320关闭,泵腔203上部的流体和第二流体通道202内的流体被泵送出,并且流体入口101有流体进入。
其中,动力机构可为丝杠机构、齿轮齿条机构、传送带机构的任意一种,上述动力机构的具体结构为现有技术,此处不赘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京华派克聚合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京华派克聚合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4404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