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工厂化池塘微孔曝气增氧气盘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20145102.1 申请日: 2017-02-17
公开(公告)号: CN206453018U 公开(公告)日: 2017-09-01
发明(设计)人: 徐伟;耿龙武;姜海峰;李成宇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主分类号: A01K63/04 分类号: A01K63/04
代理公司: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23109 代理人: 张果瑞
地址: 150070 黑龙*** 国省代码: 黑龙江;2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工厂 池塘 微孔 曝气增 氧气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品养殖工厂化池塘微孔曝气增氧设备。

背景技术

池塘微孔曝气增氧技术是近几年水产养殖新兴起的一种新型水体立体曝气增氧技术,能够高效均匀混合空气与水体,增强水体的自我净化能力,实现全池高效立体增氧。目前,室外大型土池塘微孔曝气增氧设备中的曝气盘大多都是由多个直径为1m~1.5m左右的圆盘组成,由于每个曝气管较短,一般利用一个三通与气泵管直接相连,并固定在金属圆盘上即可。而在工厂化水泥池塘养殖中,由于养殖面积小,多在5~20平方米,一般都是根据池塘的形状自制1~4个曝气盘,铺设在池塘的底部。如果直接采用一个三通将微孔管相连,位于中间部分的微孔管会有多个折回,就会出现以下的问题:1、靠近气泵管三通周围的微孔管出气量很大,而远离的出气量较小,总体增氧效果较差;2、由于不同部位出气量不均匀,出气量小的地方易造成鱼苗堆积缺氧死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要解决现有池塘微孔曝气增氧设备出气量不均匀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工厂化池塘微孔曝气增氧气盘。

本实用新型工厂化池塘微孔曝气增氧气盘包括固定管架、气压管、连接三通和多段管,固定管架为矩形框架,矩形框架内与矩形框架的长边管相互平行的设置有多根固定支管,在矩形框架的两根宽边管上分别绑固有1根气压管,矩形框架的水平中线上还设置有中心支管,中心支管的两端分别与两根气压管相连通,中心支管固定在矩形框架中间的固定支管上,在中心支管的中点设置有连接三通,连接三通与充气泵相连;

在矩形框架的多根固定支管上均绑固有多段管,其中多段管是由连接段管和微孔段管交替连接而成,多段管的两端分别与两根气压管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对水产品养殖工厂化池塘微孔曝气增氧系统中的气管排列方式进行优化改进,通过增加左、右两侧的气压管(室),多段管由连接段管和微孔段管交替连接,使水体中不同部位均匀出气,提高了工厂化池塘整体增氧效果,避免了由于出气不均匀,易造成局部鱼苗堆积缺气死亡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将所述的工厂化池塘微孔曝气增氧气盘置于池塘底部,开起充气泵加压增氧,主要适宜于5~20m2的水泥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工厂化池塘微孔曝气增氧气盘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工厂化池塘微孔曝气增氧气盘包括固定管架1、气压管2、连接三通3和多段管4,固定管架1为矩形框架,在矩形框架内与矩形框架的长边管1-1相互平行的设置有多根固定支管1-3,在矩形框架的两根宽边管1-2上分别绑固有1根气压管2,矩形框架的水平中线上还设置有中心支管1-4,中心支管1-4的两端分别与两根气压管2相连通,中心支管1-4固定在矩形框架中间的固定支管1-3上,在中心支管1-4的中点设置有连接三通3,连接三通3与充气泵相连;

在矩形框架的多根固定支管1-3上均绑固有多段管4,其中多段管4是由连接段管4-1和微孔段管4-2交替连接而成,多段管4的两端分别与两根气压管2相连通。

本实施方式固定管架的材质为不锈钢管。固定管架由2根宽边管和2根长边管组成矩形框架,多根固定支管1-2在矩形框架内平行间隔排列,其中微孔段管是在管体上开有多个曝气孔。

本实施方式在固定架的宽边管上分别增加气压管,多段管由连接段管和微孔段管交替连接,以达到不同水体部位均匀出气,从而提高池塘微孔曝气增氧设备的增氧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多段管4通过扎紧线5绑固在固定支管1-3上。

本实施方式将扎紧线扎紧在连接段管和微孔段管的连接处,且扎紧线套绑在固定支管上。

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不同的是气压管2的管内径为2.5~3.2cm。

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不同的是每段微孔段管4-2的长度为10~15cm。

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之一不同的是每段连接段管4-1的长度为30~35cm。

具体实施方式六: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五之一不同的是在矩形框架内与矩形框架的长边管1-1相互平行的设置有5~7根固定支管1-3。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4510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