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采菇刀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45504.1 | 申请日: | 2017-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859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7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宇鸿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D45/00 | 分类号: | A01D4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2206 | 代理人: | 周蔚然 |
地址: | 224399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采菇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刀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采菇刀。
背景技术
菇类即蕈类,是大型、高等的真菌,子实体通常肉眼可见。因其具有很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近年对于菇类的养殖兴起。
菇类的采收,特别是食用菌的采收,不同的菇有不同的方式。目前的采摘方式为:凡是带柄菇类,如香菇、蘑菇等采收时,必须根据采大留小的原则采收,摘菇时大拇指和食指捏紧菇柄的基部,先左右旋转,再轻轻向上拔起;对胶质体的菌类如银耳、黑木耳、毛木耳以及丛生状平菇、风尾菇、金针菇等,采收时用利刀从基部整朵割下,注意保持朵形完整。
现有技术中包括的各种形状的采菇刀,均不能完成带柄菇类的采摘,并且结构设计不够合理,如刻度设置于刀柄上,致使实际操作时,使用刻度测量不便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采菇刀,能够完成各种菇类的采收,同时方便测量,提高了菇类采收的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型采菇刀,包括刀柄、扫头、刀背和转动连接环,所述的刀背可通过转动环收入刀柄中,所述扫头设置于刀柄上,它还包括菇夹、菇夹收紧结构和可替换刀片,所述的菇夹固定于刀柄端头,所述菇夹收紧结构分别与刀柄和菇夹连接,所述可替换刀片安装于所述刀背内侧并可以拆卸和更换。
进一步的,所述的刀背上设有标准刻度线。
优选的,所述的菇夹的头部内侧设有垫片。
进一步的,所述的菇夹收紧结构包括弹簧和活动板,所述的活动板通过弹簧与刀柄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活动板设有内拉头,所述内拉头固定于菇夹内侧。
优选的,所述刀背向刀片方向弯曲成弧形,非连接端呈内勾状。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
(1)菇夹在不使用时,保持张开状态,在采收带柄菇类时,使用者通过按压活动板,可以控制菇夹收紧的程度,从而夹紧菇柄,完成采收。
(2)在采收胶质体菇类时,先用扫头清理杂质,再测量采收的间隔长度等,最后完成切割。
(3)不用刀头时,可以将其收入刀柄中。
(4)刀背设计为弧形内扣,可替换刀片嵌入刀背,采收人员使用时,安全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能够完成各种菇类的采收,操作方便简单;
(2)采摘时,测量方便,清理杂物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
(3)刀片可替换,刀片磨损变钝之后,可以单独更换刀片,降低了采收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菇夹;2、刀柄;3、扫头;4、刀背;5、可替换刀片;6、刻度线;7、菇夹收紧结构;8、弹簧;9、活动板;10、内拉头;11、转动连接环;12、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的新型采菇刀,包括刀柄2、扫头3、刀背4和转动连接环11,刀背4可通过转动环收入刀柄2中,扫头3设置于刀柄2上, 它还包括菇夹1、菇夹收紧结构7和可替换刀片5,菇夹1固定于刀柄2端头,菇夹收紧结构7分别与刀柄2和菇夹1连接,可替换刀片5安装于刀背4内侧并可以拆卸和更换。刀背4上设有标准刻度线。菇夹1的头部内侧设有垫片12。菇夹收紧结构7包括弹簧8和活动板9,所述的活动板9通过弹簧8与刀柄2连接。活动板9设有内拉头10,内拉头10固定于菇夹1内侧。刀背1向刀片方向弯曲成弧形,非连接端呈内勾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范围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宇鸿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江苏宇鸿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4550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农业用鱼草收割设备
- 下一篇:一种叶菜蔬菜有序、无序通用收获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