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视化物料架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48533.3 | 申请日: | 2017-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665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5 |
发明(设计)人: | 接中群;高群;高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1/04 | 分类号: | B65G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江怀勤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视化 物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物料架,尤其涉及一种可观察高层物料的可视化物料架。
背景技术
物料架在制造行业运用相当广泛,但结构却大同小异。存放不同零部件,通常选用不同材质、尺寸的物料架。根据功能的不用,又常常给物料架固定或者可移动的功能,或者根据生产需要,在物料架上增加滑轮,方便物料的补充与取件。经过多年的发展,物料架已经能够适应不同的产品,柔性化很高,但在可视化方面仍有很多不足,比如物料架最高层的物料通常不好观察。因此,设计一种可视化的物料架,将能丰富物料架的功能,对生产产生更大的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观察物料架顶层物料的可视化物料架。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视化物料架,包括框架和运输辊道,所述运输辊道分层固定在所述框架上,其中:
所述运输辊道包括:上层辊道、中层辊道和下层辊道,所述上层辊道包括顶层辊道和支撑板,所述顶层辊道和所述支撑板相接;
所述顶层辊道与水平面成第一倾角,所述顶层辊道远离所述支撑板的一端的位置高于所述顶层辊道接于所述支撑板的一端;
所述支撑板与水平面成第二倾角,所述支撑板远离所述顶层辊道的一端的位置低于所述支撑板接于所述顶层辊道的一端,所述第二倾角大于所述第一倾角。
优选地,所述中层辊道的倾斜方向与所述上层辊道的倾斜方向相同。
优选地,所述下层辊道的倾斜方向与所述中层辊道的倾斜方向相反。
优选地,所述框架底面设有滑轮和用于调整所述框架的离地高度的伸缩底脚。
优选地,所述框架的底面设有限位柱,所述伸缩底脚包括本体和插销,所述限位柱与所述本体插接,所述本体的侧面设有通孔,所述插销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限位柱抵接。
优选地,所述上层辊道的长度小于所述中层辊道的长度。
优选地,所述框架由多个线棒和连接件组成。
优选地,所述可视化物料架还设有看板,所述看板固定在所述框架的顶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视化物料架,其中:上层辊道包括顶层辊道和支撑板,顶层辊道和支撑板相接;顶层辊道与水平面成第一倾角,支撑板与水平面成第二倾角,第二倾角大于第一倾角。由于顶层辊道具有第一倾角,放置物料盒后,物料盒沿顶层辊道下滑,直至滑到支撑板上。支撑板与水平面的第二倾角大于顶层辊道的第一倾角,可以进一步降低物料盒的离地高度,可使物料盒以合适的角度呈现给取料员,方便取料员观察位于顶层辊道的物料盒内的物料种类和数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视化物料架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视化物料架的工作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视化物料架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如下:
1-框架、11-限位柱、12-线棒、13-连接件、2-运输辊道、21-上层辊道、211-顶层辊道、212-支撑板、22-中层辊道、23-下层辊道、3-滑轮、4-伸缩底脚、41-插销、42-本体、5-看板、6-物料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视化物料架,包括框架1和运输辊道2,运输辊道2分层固定在框架1上,其中:运输辊道2包括:上层辊道21、中层辊道22和下层辊道23,上层辊道21包括顶层辊道211和支撑板212,顶层辊道211和支撑板212相接;顶层辊道211与水平面成第一倾角(未标记),顶层辊道211远离支撑板212的一端的位置较高;支撑板212与水平面成第二倾角(未标记),支撑板212远离顶层辊道211的一端的位置较低,第二倾角大于第一倾角。由于顶层辊道211具有第一倾角,放置物料盒6后,物料盒6沿顶层辊道211下滑,直至滑到支撑板212上。支撑板212与水平面的第二倾角大于顶层辊道211的第一倾角,可以进一步降低物料盒6的离地高度,可使物料盒6以合适的角度呈现给取料员,方便取料员观察位于顶层辊道211的物料盒6内的物料种类和数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4853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宽带载波通信测试系统及收发装置
- 下一篇:一种纺织车间用面料悬挂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