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采用卡箍连接方式的内衬不锈钢复合钢管的连接头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49833.3 | 申请日: | 2017-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225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6 |
发明(设计)人: | 梁伟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昌县广远管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21/02 | 分类号: | F16L21/02;F16L43/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33240 | 代理人: | 王桂名 |
地址: | 312500 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采用 连接 方式 内衬 不锈钢 复合 钢管 接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给水领域的管件,特别是指采用卡箍连接方式的内衬不锈钢复合钢管的连接头。
背景技术
在流体(水)的输送过程中,管件是最基础的部件,按材料区分可分为塑料管件、金属管件等,其中钢制管件是应用最广的,不仅适用于各种生产线(牛奶、酒类),而且也广泛应用于家装领域。但是钢制管件存在也存在一些弊端,例如,长时间使用后,内壁容易被腐蚀,轻则造成浑水现象,重则造成管壁破裂,严重影响使用寿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并延长使用寿命,现有技术都是采用在钢制管件内壁上内衬一层厚度大约为0.3mm左右的不锈钢层,防止钢制管件直接与流体接触,从而延长使用寿命。采用上述技术手段,虽然能在极大地延长使用寿命,但是这种结构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即不锈钢层只是将管件内壁有效包覆住,但是管件的端面并未被包覆住,实际使用时,流体还是会与管件的端面直接接触,造成端面的腐蚀。尤其是在利用卡箍结构连接的连接头结构处,以两通的弯头为例,参照图1,该结构主要包括钢制的弯头本体1’、内衬不锈钢层2’、硅胶圈3’以及卡箍4’,弯头本体1’的连接端处设有圆环形的凹槽11’,所述硅胶圈3’套设于凹槽11’内,所述卡箍套设于硅胶圈3’上,这样便可将两根管件进行有效连接。从图中可看出,内衬不锈钢层并未将弯头本体1’的端面12’以及过渡面13’覆盖住,因此在实际使用时,流体还是会对端面12’和过渡面13’造成腐蚀,进而逐渐腐蚀整个管件,并严重影响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采用卡箍连接方式的内衬不锈钢复合钢管的连接头,其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连接头端面和过渡面容易腐蚀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采用卡箍连接方式的内衬不锈钢复合钢管的连接头,包括钢制的连接头本体以及内衬于连接头本体内壁的内衬不锈钢层,所述连接头本体的连接端的外壁上设有圆环形凹槽,圆环形凹槽和相应连接头本体的端面之间的连接头本体外壁形成过渡面,所述内衬不锈钢层形成一外延的包边,所述包边包覆住连接头本体的端面和过渡面。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头为弯头、直管或者三通连接头。
进一步的,所述内衬不锈钢层的厚度为0.3mm-1.5mm。内衬不锈钢层的厚度由连接头的直径决定,直径越大,内衬不锈钢层的厚度就越大。例如,100mm的连接头通常与0.3mm的内衬不锈钢层适配。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内衬不锈钢层不仅将连接头本体的内壁包覆住,而且其外延的包边还将端面和过渡面同时包覆住,避免流体与钢制的连接头本体直接接触,从而防止腐蚀的情况发生并真正有效地延长了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卡箍方式连接的连接头处结构。
图2为连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连接头及卡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采用卡箍连接方式的内衬不锈钢复合钢管的连接头,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头适用于弯头、直管或者三通连接头等,下面以弯头为例具体进行描述。参照图2,该弯头1包括钢制的弯头本体11以及内衬于弯头本体11内壁的内衬不锈钢层12,该内衬不锈钢层12的厚度大约为0.3mm。所述弯头本体11的连接端的外壁上设有圆环形凹槽13,圆环形凹槽13和相应弯头本体11的端面之间的弯头本体11外壁形成过渡面15,所述内衬不锈钢层12形成一外延的包边16,所述包边16包覆住弯头本体1的端面14和过渡面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昌县广远管业有限公司,未经新昌县广远管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4983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