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治猕猴桃幼苗根结线虫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49924.7 | 申请日: | 2017-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178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6 |
发明(设计)人: | 胡容平;石军;陈松;李璐;范中菡;叶慧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G13/00 | 分类号: | A01G13/00;A01G13/10 |
代理公司: | 成都玖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38 | 代理人: | 黎祖琴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治 猕猴桃 幼苗 线虫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治根结线虫的装置,具体为防治猕猴桃幼苗根结线虫的装置,属于农业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根结线虫主要危害猕猴桃根部,猕猴桃从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受害,苗期受害,植株矮小,新梢短而细弱,叶片黄瘦易落,根系有大量板结,成株期受害,树势弱、枝少、叶片发黄易脱落,结果少、小、僵硬,根系体积增大,颜色变深,8厘米长的根上可生有5~6个甚至20多个根疣,严重时根疣和病根都变黑腐烂,整株树萎蔫死亡。
目前防治猕猴桃幼苗根结线虫的装置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盒体内部没有设置电极板,不能用电击的方式杀死根结线虫,造成杀虫不彻底,不能保证猕猴桃幼苗的健康成长,有的没有设置隔离架,使猕猴桃幼苗拥挤,造成害虫滋生,根部缠绕,根结线虫滋生,防治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防治猕猴桃幼苗根结线虫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防治猕猴桃幼苗根结线虫的装置,包括装置本体、隔离架、电极板、盒体、种植孔、充电装置、水管、种植板、盒体外层和绝缘层;所述装置本体底部设置有盒体,且所述盒体内部设置有农药,所述盒体外侧设置有盒体外层,所述盒体外层内侧设置有绝缘层,且所述绝缘层可以隔离盒体内部的正负离子,所述绝缘层内侧设置有电极板,且所述电极板通过液体导电方式进行电击;所述装置本体内部中间位置设置有种植板,且所述种植板和隔离架、电极板均设置在装置本体的内部,所述种植板上阵列设置有种植孔;所述种植板上侧设置有隔离架,且所述隔离架为方形孔架结构;所述装置本体一侧设置有充电装置,所述充电装置一侧设置有水管,且所述水管上设置有控制阀。
进一步的,为了可以防治猕猴桃幼苗根结线虫,所述盒体内部设置有农药。
进一步的,为了可以防止猕猴桃幼苗间隙较小,滋生根结线虫,所述隔离架为方形孔架结构。
进一步的,为了防止电击时造成漏电,对人造成伤害,所述绝缘层可以隔离盒体内部的正负离子。
进一步的,为了可以彻底灭杀根结线虫,提高杀虫效果,所述电极板通过液体导电方式进行电击。
进一步的,为了可以控制水管流量,且可防止盒体内部的液体流出,所述水管上设置有控制阀。
进一步的,为了直观的观察猕猴桃幼苗生长情况,所述盒体一侧设置有观察窗。
进一步的,为了减少占用空间,且利于猕猴桃幼苗的生长,所述种植板和隔离架、电极板均设置在装置本体的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防治根结线虫的装置结构连接紧凑,使用简单,装置本体底部设置有盒体,盒体内部设置有农药,通过农药浸泡猕猴桃幼苗根部一段时间,从而灭除根结线虫,盒体内部两侧均设置有电极板,通过电击方式,防治猕猴桃幼苗根结线虫,灭虫彻底,杀虫效果较好,盒体外部一侧设置有水管,农药灭虫完毕后,通过水管将农药排出,再向盒体内部注入营养液,装置本体中间位置设置有种植板,种植板上阵列设置有种植孔,防止猕猴桃幼苗根部缠绕,从而防止根结线虫滋生,工作时稳定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局部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装置本体侧视图;
图中:1、装置本体,2、隔离架,3、电极板,4、盒体,5、种植孔,6、充电装置,7、水管,8、种植板,9、盒体外层,10、绝缘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未经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4992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