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吊环生产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50734.7 | 申请日: | 2017-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654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5 |
发明(设计)人: | 龚捷;王昌斌;刘文军;罗成鑫;刘思川;谭鸿波;葛均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32 | 分类号: | B29C45/32;B29C45/14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成都市天策商标专利事务所51213 | 代理人: | 陈靖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吊环 生产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液瓶吊环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吊环生产模具。
背景技术
申请号为201620690006.0,授权公告日2016.11.30,专利名称为吊环冷漠结构,其中公开了一种吊环冷模结构,如图6和图7所示,它包括型腔板和B板,所述型腔板和B板对应设置,所述型腔板内设置型腔,所述B板内设置B板嵌件,所述型腔和所述B板的位置对应,所述型腔上设置有用于定位的凸起,所述B板嵌件上设置有与所述凸起配合的定位孔,所述型腔上设置有4个吊环模腔,所述B板嵌件上设置有4个与所述吊环模腔配合的吊环模型,现有技术中的吊环冷模结构虽然提高了生产吊环的效率,但是生产的吊环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折断,吊环的强度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吊环冷漠结构生产的吊环强度不高的不足,提供一种使生产后的吊环具有高强度的吊环生产模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吊环生产模具,它包括相互配合使用的静模和动模,所述静模表面设置有四个吊环模腔,所述吊环模腔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凹陷部,所述动模表面设置有四个吊环模型,并且所述四个吊环模型与四个吊环模腔以一一对应的方式设置,所述吊环模型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凹陷部,所述静模表面还设置有定位柱,所述动模表面还设置有与定位柱相互配合的定位孔。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静模表面的形状为圆形,所述四个吊环模腔以该圆形的圆心呈中心对称。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动模表面的形状为圆形,所述四个吊环模型以该圆形的圆心呈中心对称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定位柱和定位孔的数量均为两个。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现有技术中的吊环冷漠结构进行改进,具体在静模的吊环模腔的顶部设置第一凹陷部,在动模的吊环模型的顶部设置第二凹陷部,上述改进仅仅只需要在现有的吊环冷漠结构上设置第一凹陷部和第二凹陷部,改进的成本较低,同时通过设置第一凹陷部和第二凹陷部。就能使生产加工得到的吊环顶部形成一个凸起的输液瓶吊环加强部,这样从两侧弯折吊环时,通过输液瓶吊环加强部的作用,就能使吊环不易发生折断,从而相对采用吊环冷漠结构生产的吊环具有更高的强度。
本技术方案中同时通过设置定位柱和定位孔,这样在将静模和动模配合使用过程中,方便操作人员对静模和动模的定位,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生产加工得到的吊环顶部形成一个凸起的输液瓶吊环加强部,这样从两侧弯折吊环时,通过输液瓶吊环加强部的作用,就能使吊环不易发生折断,从而相对采用吊环冷漠结构生产的吊环具有更高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吊环生产模具中静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吊环生产模具中静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吊环生产模具生产的输液瓶吊环。
图6为现有技术中静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现有技术中动模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其中对应的附图标记名称为:
1静模,2定位柱,3吊环模腔,4第一凹陷部,5动模,6吊环模型,7定位孔,8第二凹陷部,9输液瓶吊环加强部,10输液瓶吊环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如图1-4所示的一种吊环生产模具,它包括相互配合使用的静模1和动模5,静模1表面设置有四个吊环模腔3,吊环模腔3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凹陷部4,动模5表面设置有四个吊环模型6,并且四个吊环模型6与四个吊环模腔3以一一对应的方式设置,吊环模型6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凹陷部8,静模1表面还设置有定位柱2,动模5表面还设置有与定位柱2相互配合的定位孔7。
为了使吊环模腔和吊环模型布局更加合理,本实施例优选的技术方案为,静模1表面的形状为圆形,四个吊环模腔3以该圆形的圆心呈中心对称,动模5表面的形状为圆形,四个吊环模型6以该圆形的圆心呈中心对称。
为了方便操作人员对静模和动模的定位,本实施例优选的技术方案为,定位柱2和定位孔7的数量均为两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5073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以调节进胶量的注塑模具
- 下一篇:一种大面积薄胶产品加工模具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