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携式下肢血栓预防仪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50825.0 | 申请日: | 2017-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123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6 |
发明(设计)人: | 金鲜珍;马华;张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H9/00 | 分类号: | A61H9/00;A61H2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11265 | 代理人: | 倪钜芳 |
地址: | 710061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下肢 血栓 预防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预防仪,尤其涉及便携式下肢血栓预防仪。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常用方法为使用血液循环驱动仪、穿预防血栓弹力袜以及下肢活动。前两者由于有严格的适应症及禁忌症使使用人群受到严格控制。下肢活动的方式包括主动与被动方式,主动方式依靠患者自我进行控制,有些患者由于自身有运动功能障碍或围术期无力活动,无法以主动方式进行,只能以被动方式进行。被动方式主要就是对下肢肌肉的挤压按摩,但是目前国内还没有一种能够普遍使用的得到广大医患人员认可的预防下肢血栓形成的仪器、装置。目前,多采用手工人力按摩方式来预防下肢血栓的形成,但是这种方式费时费力,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且治疗效果不理想,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便携式下肢血栓预防仪。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便携式下肢血栓预防仪,来解决目前利用人工手动按摩来预防患者下肢血栓的方式过于简单,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了患者治疗进度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便携式下肢血栓预防仪,包括连接套、第一固定套、第一气垫、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一振动器、第二固定套、第二气垫、第二压力传感器、第二振动器、真空泵,所述的第一固定套位于连接套左侧,所述的第一固定套与连接套胶水相连,所述的第一气垫位于第一固定套内壁,所述的第一气垫与第一固定套胶水相连,所述的第一压力传感器数量为四件,所述的第一压力传感器均匀分布于第一气垫内部,所述的第一压力传感器与第一气垫胶水相连,且所述的第一压力传感器两两之间夹角为90°,所述的第一振动器数量为四件,所述的第一振动器均匀分布于第一气垫内部,所述的第一振动器与第一气垫胶水相连,且所述的第一振动器两两之间夹角为90°,所述的第二固定套位于连接套右侧,所述的第二固定套与连接套胶水相连,所述的第二气垫位于第二固定套内壁,所述的第二气垫与第二固定套胶水相连,所述的第二压力传感器数量为四件,所述的第二压力传感器均匀分布于第二气垫内部,所述的第二压力传感器与第二气垫胶水相连,且所述的第二压力传感器两两之间夹角为90°,所述的第二振动器数量为四件,所述的第二振动器均匀分布于第二气垫内部,所述的第二振动器与第二气垫胶水相连,且所述的第二振动器两两之间夹角为90°,所述的真空泵位于连接套顶部左侧,所述的真空泵与连接套胶水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真空泵顶部还设有管道,所述的管道为Y形管,所述的管道一端与真空泵螺纹相连,且所述的管道另两端分别与第一气垫和第二气垫螺纹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第一固定套顶部左侧还设有第一显示器,所述的第一显示器与第一固定套螺纹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第二固定套顶部右侧还设有第二显示器,所述的第二显示器与第二固定套螺纹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连接套顶部右侧还设有蓄电池,所述的蓄电池与连接套胶水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连接套底部还设有防呆标记,所述的防呆标记与连接套一体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未经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508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