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卤化丁基橡胶装置溶剂余热回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58982.6 | 申请日: | 2017-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671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5 |
发明(设计)人: | 赵美玉;包英;葛良国;栾波;麻公冰;张苗苗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齐鲁石化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J11/02 | 分类号: | C08J11/02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7212 | 代理人: | 巩同海 |
地址: | 2554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卤化 丁基橡胶 装置 溶剂 余热 回收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卤化丁基橡胶装置溶剂余热回收系统,属于石油化工领域。
背景技术
卤化丁基橡胶是由异丁烯和少量异戊二烯聚合所得的丁基橡胶在脂肪烃溶剂中与氯或溴进行反应的产物,可分为氯化丁基橡胶和溴化丁基橡胶两大类。卤化丁基橡胶具有优良的气密性和良好的耐热、耐老化、耐酸碱、耐臭氧、耐溶剂、电绝缘、减震及低吸水等性能,主要用于汽车子午线轮胎的气密层和医用瓶塞。目前,在卤化丁基橡胶生产中,卤化溶剂回收是采用空冷器对卤化溶剂蒸汽冷凝后脱水的方式来实现,即卤化溶剂蒸汽降温冷凝所放出的热量全部由空气带走。此方式不利于装置的节能降耗,既损失了溶剂的热量,又增加了电耗。由于卤化丁基橡胶生产装置热用户所需热量温位较低,相应温位区间热量可在本装置内利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通过改进目前卤化丁基橡胶装置的溶剂回收工艺流程,提高热量利用率、降低装置能耗的卤化丁基橡胶装置溶剂余热回收系统。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卤化丁基橡胶装置溶剂余热回收系统,包括溶剂冷却器一、溶剂冷却器二、气液分离罐及空冷器,溶剂冷却器一和溶剂冷却器二均为管壳式冷却器,溶剂冷却器一和溶剂冷却器二的管程内均通入冷却循环水,溶剂冷却器一的壳程入口连通入料管,出口连通溶剂冷却器二的壳程入口,溶剂冷却器二的壳程出口连通气液分离罐的入口,气液分离罐的顶部为气相出口,底部为液相出口,气相出口通过管道连接空冷器,液相出口和空冷器的出口分别连通出液管,溶剂冷却器一管程出口连通卤化闪蒸罐,溶剂冷却器二管程出口连通聚合闪蒸罐。
所述的溶剂冷却器一管程内的冷却循环水为卤化工艺循环水。
所述的溶剂冷却器二管程内的冷却循环水为后处理工艺循环水。
所述的出液管连通卤化溶剂罐。
入料管内通入卤化闪蒸罐顶分离器的卤化溶剂蒸汽,来自卤化闪蒸罐顶分离器的卤化溶剂蒸汽与卤化工艺循环水在溶剂冷却器一中进行换热,经溶剂冷却器一冷却后的卤化溶剂继续与后处理工艺循环水进行换热,经溶剂冷却器二冷却后的卤化溶剂进入气液分离罐进行气液分离,气相进入空冷器冷凝后,与气液分离罐的液相汇合进入卤化溶剂罐回收溶剂。吸收卤化溶剂热量升温后的卤化工艺循环水和后处理工艺循环水分别送至卤化闪蒸罐和聚合闪蒸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可使空冷器热负荷降低,从而空冷器电能消耗和设备投资较传统方式均得到降低;因卤化工艺循环水和后处理工艺循环水与卤化溶剂蒸汽换热进行热回收后得到升温,其后续的卤化闪蒸罐和聚合闪蒸罐的蒸汽消耗也得到降低。该系统增加设备少,工艺流程简单易实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溶剂冷却器一;2、溶剂冷却器二;3、气液分离罐;4、空冷器;5、卤化溶剂蒸汽;6、升温后的卤化工艺循环水;7、卤化工艺循环水;8、升温后的后处理工艺循环水;9、后处理工艺循环水;10、出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卤化丁基橡胶装置溶剂余热回收系统,包括溶剂冷却器一1、溶剂冷却器二2、气液分离罐3及空冷器4,溶剂冷却器一1和溶剂冷却器二2均为管壳式冷却器,溶剂冷却器一1和溶剂冷却器二2的管程内均通入冷却循环水,溶剂冷却器一1的壳程入口连通入料管,出口连通溶剂冷却器二2的壳程入口,溶剂冷却器二2的壳程出口连通气液分离罐3的入口,气液分离罐3的顶部为气相出口,底部为液相出口,气相出口通过管道连接空冷器4,液相出口和空冷器4的出口分别连通出液管10,溶剂冷却器一1管程出口连通卤化闪蒸罐,溶剂冷却器二2管程出口连通聚合闪蒸罐。溶剂冷却器一1管程内的冷却循环水为卤化工艺循环水7。溶剂冷却器二2管程内的冷却循环水为后处理工艺循环水9。出液管10连通卤化溶剂罐。
图示中箭头的方向为工艺流体流动的方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齐鲁石化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山东齐鲁石化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5898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聚氨酯树脂的生产系统
- 下一篇:隔温涂料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