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坑支撑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59330.4 | 申请日: | 2017-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810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8 |
发明(设计)人: | 吴明珠;项振鹏;陈凡;邱勇;杨文;张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绿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2 | 分类号: | E02D17/02;E02D17/04;E02D5/7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经***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坑 支撑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坑支撑系统。
背景技术
为了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的支挡、加固与保护措施。无论是高层建筑还是地铁的深基坑工程,都是在城市中进行开挖。基坑的周围通常存在交通要道、已建建筑或管线等各种构筑物,这就涉及到基坑开挖的一个很重要内容,要保护其周边构筑物的安全使用。而一般的基坑支护大多又是临时结构、投资太大也易造成浪费。现有技术中基坑钢支撑结构主要由支撑主梁和多块钢围檩组成。而支撑主梁的两端顶靠在钢围檩上,钢围檩顶靠在主梁上,为了保证钢围檩具有足够的强度,通常两侧的坑壁的钢围檩之间需支撑多根支撑主梁且间隔不能太大、这种结构需要的支撑主梁数量较多,成本较高。
深基坑支护中的内支撑主要有两种形式,即平撑和斜撑。平撑目前被广泛的应用,但是平撑占用了大量坑内空间,不利于挖土作业,同时提高了工程的成本。随着基坑开挖的面积和深度越来越大,平撑式支护体系已很难满足安全经济的原则。与平撑相比,斜撑具有工程量小、造价低、挖土方便、工期短等优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可以调节锚杆的支撑点的一种基坑支撑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基坑支撑系统,包括排桩,所述排桩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冠梁,所述冠梁连接有斜撑,所述斜撑远离冠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短桩,所述排桩固定连接有钢围檩,所述钢围檩穿设有锚杆,所述锚杆螺纹连接有第一转动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大面积深基坑的支撑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在发挥斜撑支护体系优势的同时,避开了基坑周边建筑物,并利用锚杆调整排桩的应力分布,减少形变。这种支护形式克服了常规的双排桩和平撑体系的造价高和施工不便的缺陷,保证了施工的安全性,扩大了斜撑在基坑支护中的应用。当锚杆放置好后,根据现场施工的情况转动第一转动杆来调整锚杆和第一转动杆的总长度,达到调节第一固定杆固定位置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转动杆远离锚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垂直于排桩的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螺纹连接有贯穿第一固定板的第一连接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动第一连接杆,使得第一连接杆沿着自身的轴向移动进而将第一连接杆固定于土壤中。由于第一固定板和第一转动杆固定连接,所以第一固定板和第一转动杆因第一连接杆而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设置为尖锐状,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把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连接杆在插入地面时,第一连接杆受到土壤的阻力变小。技术人员可以利用把手转动第一连接杆,更有利于技术人员转动第一连接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锚杆与钢围檩设置为倾斜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锚杆插入土壤后能够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桩固定连接有紧贴排桩的第一定位板,所述第一定位板焊接有垂直于第一定位板的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螺纹连接有第二转动杆,第二转动杆远离第一固定杆一侧固定连接有垂直于第二转动杆的第二定位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动第二转动杆,使得第二转动杆沿着自身的轴向移动进而延长第二转动杆和第一固定杆的总长度。当第二转动杆和第一固定杆的总长度变长进而使第二定位板抵接并挤压基坑的侧壁,此时第二定位板对基坑的侧壁有一个横向的支撑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转动杆固定连接有垂直于第二转动杆的第二固定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利用第二固定杆来转动第二转动杆。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大面积深基坑的支撑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在发挥斜撑支护体系优势的同时,避开了基坑周边建筑物,并利用锚杆调整排桩的应力分布,减少形变。这种支护形式克服了常规的双排桩和平撑体系的造价高和施工不便的缺陷,保证了施工的安全性,扩大了斜撑在基坑支护中的应用。当锚杆放置好后,根据现场施工的情况转动第一转动杆来调整锚杆和第一转动杆的总长度,达到调节第一固定杆固定位置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2为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杆、第一齿轮和齿轮槽之间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绿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绿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5933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管桩桩孔内壁清理装置
- 下一篇:深基坑冠梁横撑拆装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