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污泥烘干料斗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61350.5 | 申请日: | 2017-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459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7 |
发明(设计)人: | 吴健旋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凯能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12 | 分类号: | C02F11/1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中浚雄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44254 | 代理人: | 李肇伟 |
地址: | 510800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泥 烘干 料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泥处理设备,尤其是一种污泥烘干料斗。
背景技术
污泥处理设备中,潮湿的污泥需要先进行烘干,然后才能拿去燃烧,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现有一般采用烘干料斗对污泥进行烘干,料斗底部设有进气孔,热气通过料斗底部的进气孔进入料斗内,从而对料斗内的潮湿污泥进行烘干。由于污泥比较潮湿而且密实,若料斗内的污泥厚度较大,热气即使进入料斗内,但是也无法穿过厚实的污泥层,因此无法实现烘干污泥的目的。为了对料斗内的污泥实现良好的烘干,料斗内的污泥厚度一般受到限制,这样虽然能够保证污泥的烘干效果,但是料斗能够装载的污泥量有限,污泥的烘干效率低,能耗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污泥烘干料斗,提高料斗的烘干效率,降低能耗。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污泥烘干料斗,所述料斗内设有若干第一隔板和若干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间隔设置,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之间形成用于容置污泥的储料空间;所述第一隔板为中空结构其内部形成第一导流槽,所述第一隔板的底部设有第一进气孔,所述第一隔板朝向储料空间一侧设有第一出气孔,所述第一进气孔和第一出气孔均与第一导流槽连通;所述第二隔板为中空结构其内部形成第二导流槽,所述第二隔板朝向储料空间一侧设有第二进气孔,所述第二隔板的顶部设有第二出气孔,所述第二进气孔和第二出气孔均与第二导流槽连通。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干热空气从第一隔板底部的第一进气孔进入第一隔板内的第一导流槽,干热空气沿着第一导流槽扩散,然后通过第一隔板两侧的第一出气孔进入储料空间,该部分干热空气与储料空间内的污泥进行热交换,带走污泥的水分后穿过储料空间的污泥层进入另一侧的第二隔板的第二进气孔,并汇聚在第二隔板的第二导流槽内;潮湿空气不断的从第二隔板两侧进入,在第二导流槽内形成一定的气压,使潮湿空气在第二导流槽内呈上升状态,最后在第二隔板顶部的第二出气孔排出,从而完成污泥的烘干。本实用新型通过隔板将料斗分成若干储料空间,储料空间的宽度可以随意进行调整,而且每个储料空间与两侧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组成烘干系统,这样就可以对料斗的污泥进行烘干,每个烘干系统不会受料斗内污泥的高度限制,这样就可以提高料斗的烘干效率,从而降低能耗。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均为矩形盒体。
作为改进,所述盒体的厚度为3~5cm,相邻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之间的间距为10~20cm。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出气孔和第二进气孔呈阵列排布。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顶部均设有提手。
作为改进,所述料斗呈矩形,其包括底板和侧围,料斗的顶部开口,所述底板上设有第三进气孔。
作为改进,所述侧围的内壁设有若干滑槽,所述滑槽与料斗的底板垂直,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两端设置在滑槽内。
作为改进,所述滑槽由两对称设置的限位板组成。
作为改进,所述料斗设置在矩形框体内。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隔板将料斗分成若干储料空间,储料空间的宽度可以随意进行调整,而且每个储料空间与两侧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组成烘干系统,这样就可以对料斗的污泥进行烘干,每个烘干系统不会受料斗内污泥的高度限制,这样就可以提高料斗的烘干效率,从而降低能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料斗风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污泥烘干料斗。所述料斗6呈矩形,其包括底板和侧围,料斗6的顶部开口,所述底板上设有第三进气孔,热泵形成的干热空气可以从第三进气孔进入料斗6内。所述料斗6设置在矩形框体5内,该矩形框体5用于支撑料斗6的侧围,使侧围能够承受污泥的挤压。所述料斗6的底部固定在底座7上,该底座7由钢结构搭建而成,底座7的四周设有蒙皮,底座7的内部形成容置腔体,干热空气通过该容置腔体供给给料斗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凯能电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凯能电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6135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