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池管理系统硬件在环测试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63141.4 | 申请日: | 2017-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894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2 |
发明(设计)人: | 林培钦;曾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23/02 | 分类号: | G05B23/0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02 | 代理人: | 王基才 |
地址: | 3521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管理 系统 硬件 测试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管理系统,尤其是一种电池管理系统硬件在环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硬件在环测试设备的线束连接方案上,普遍参用整体式测试线束连接方案,即测试线束两端直接与测试设备HiL及被测对象DUT的特殊连接器相连,导致一套线束仅能满足一个硬件平台项目的测试需求。
为解决这一问题,通常需要针对不同测试项目的需求,制作不同的测试线束。
但是,这种线束连接方式,存在如下缺陷:
一套线束仅能满足一个硬件平台项目的测试需求,导致测试环境搭建时间及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修改连接点、适用于多个项目的电池管理系统硬件在环测试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管理系统硬件在环测试系统,所述电池管理系统硬件在环测试系统包括:硬件在环测试机柜、电池管理单元、若干个电池监控电路、电池仿真器,其中:
硬件在环测试机柜通过第一线束与电池管理单元连接;
电池管理单元通过第二线束分别与每个电池监控电路的一端连接;
电池仿真器的一端通过第三线束分别与每个电池监控电路的另一端连接;
电池仿真器的另一端与在硬件在环测试机柜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电池管理系统硬件在环测试系统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线束包括连接所述硬件在环测试机柜和所述电池管理单元的CAN信号线、模拟信号线、数字信号线、电源信号线。
作为本实用新型电池管理系统硬件在环测试系统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二线束包括连接所述电池管理单元和每个所述电池监控电路的CAN信号线、唤醒信号线、编码信号线。
作为本实用新型电池管理系统硬件在环测试系统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二线束为级联线束。
作为本实用新型电池管理系统硬件在环测试系统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三线束包括连接所述电池仿真器和每个所述电池监控电路的电池电压仿真信号线、温度仿真信号线。
作为本实用新型电池管理系统硬件在环测试系统的一种改进,所述电池管理系统硬件在环测试系统还包括第一分线端子、第二分线端子;
所述第一线束包括第一线束机柜段和第一线束管理单元段,第一分线端子设有若干电连接的第一连接点,第一线束机柜段和第一线束管理单元段通过第一连接点连接;
所述第三线束包括第三线束机柜段和第三线束仿真器段,第二分线端子设有若干电连接的第二连接点,第三线束机柜段和第三线束仿真器段通过第二连接点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电池管理系统硬件在环测试系统的一种改进,所述硬件在环测试机柜包括:程控电源、实时仿真计算机、电阻信号仿真板卡、CAN总线信号仿真板卡、故障仿真板卡、模拟信号仿真板卡、PWM信号仿真板卡。
作为本实用新型电池管理系统硬件在环测试系统的一种改进,所述电池仿真器的另一端与所述实时仿真计算机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电池管理系统硬件在环测试系统的一种改进,所述实时仿真计算机通过网络与测试上位机通信连接。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电池管理系统硬件在环测试系统通过多个线束实现多个部分的连接,因此对于不同的项目,只需要更换其中不同的部分,而保留相同部分的线束连接,从而实现灵活的测试线束连接方案,提高测试环境搭建及调试效率,减少多个项目切换过程中需要的测试线束制作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各个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及其有益技术效果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使用本实用新型电池管理系统硬件在环测试系统的模块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池管理系统硬件在环测试系统的连接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一种电池管理系统硬件在环测试系统的模块示意图,所述电池管理系统硬件在环测试系统包括:硬件在环测试机柜1、电池管理单元2、若干个电池监控电路3、电池仿真器4,其中:
硬件在环测试机柜1通过第一线束5与电池管理单元2连接;
电池管理单元2通过第二线束6分别与每个电池监控电路3的一端连接;
电池仿真器4的一端通过第三线束7分别与每个电池监控电路3的另一端连接;
电池仿真器4的另一端与在硬件在环测试机柜1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6314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天然气发电机组的智能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EPS随速助力的电动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