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转向器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63351.3 | 申请日: | 2017-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660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5 |
发明(设计)人: | 何新华;孔晓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5/04 | 分类号: | B62D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江怀勤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向器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助力转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向器总成。
背景技术
电动助力转向(EPS)在汽车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相比传统的液压助力转向,具有结构简单、布置方便、节油、噪音小等优点。电动助力转向在低速转向时手感轻便,高速转向时助力比较稳重,改善了车辆操作性能。
机械式齿轮齿条转向器是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转向器的作用就是将EPS系统产生的助力作用到车轮,实现转向。现有技术中,转向器中齿条行程一般是通过限位机构来实现,当方向盘左右分别打到一定圈数时,在转向器总成内部的左右内拉杆球壳会撞击上转向器壳体上的限位台阶,进而实现限位。
由于转向器壳体上的行程限位结构为铸铝件,内拉杆球壳为金属材料,因此当方向盘打到极限位置时,内拉杆球壳肯定会撞击到行程限位结构,产生撞击音。方向盘打得越快,此声音越激烈并会传递到方向盘上,造成震动,影响驾乘体验,降低整车的NVH品质。
现有技术中还有另一种设计,在内拉杆球壳上套一个橡胶挡块,该橡胶挡块是一个圆柱形的封闭结构,能防止球头限位体座与金属限位块直接接触而产生碰撞。但当方向盘急转向用力过大或转动至左右最大角度时,内拉杆球壳与转向器壳体产生瞬间猛烈冲击,由于该橡胶挡块为封闭式结构,受力时应力无法释放,从而使其压缩变形,长时间受力时橡胶挡块易碎裂,导致转向器功能受到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转向器总成,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使其能缓冲方向盘打到极限位置时的撞击震动,并能避免挡块碎裂。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转向器总成,包括转向器壳体和设置于所述转向器壳体内的转向器齿条,所述转向器齿条连接内拉杆球壳,所述内拉杆球壳邻近所述转向器壳体的一侧设置有垫圈,所述垫圈上形成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套设于所述转向器齿条上,且所述垫圈上开设有与所述安装孔连通的开缝。
如上所述的转向器总成,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垫圈的内侧设置有径向的凸台,所述转向器齿条上设置有与所述凸台配合的凹槽。
如上所述的转向器总成,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凸台的数量为两个。
如上所述的转向器总成,其中,优选的是,两个所述凸台与所述垫圈的中心点的连线为一条直线。
如上所述的转向器总成,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开缝为直线型结构。
如上所述的转向器总成,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开缝所在的直线与两个所述凸台的连线相互垂直。
如上所述的转向器总成,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垫圈的外侧为圆形。
如上所述的转向器总成,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安装孔的尺寸小于所述转向器齿条上与安装孔配合部分的截面。
如上所述的转向器总成,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垫圈由玻璃纤维增强尼龙材料制成。
如上所述的转向器总成,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内拉杆球壳和所述转向器齿条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转向器总成,在内拉杆球壳邻近转向器壳体的一侧设置有垫圈,所述垫圈上形成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套设于转向器齿条上,且所述垫圈上开设有与所述安装孔连通的开缝。当方向盘打至内拉杆球壳与转向器壳体靠近时,通过垫圈与转向器壳体接触碰撞,而并非通过内拉杆球壳撞击,由于垫圈自身的结构及材料特性,可以有效缓冲撞击而产生的噪音和震动,提升整车NVH品质。
此外,由于在该垫圈上开设有与安装孔连通的开缝,当垫圈被撞击受力时,能有效释放撞击产生的应力,其在圆周方向上不会产生应力集中,进而能避免产生断裂,提高了其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向器总成的结构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垫圈的结构图;
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垫圈的安装状态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转向器壳体 11-端面 2-转向器齿条 20-凹槽
3-内拉杆球壳 4-垫圈 40-安装孔 41-开缝 42-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向器总成的结构图;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垫圈的结构图;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垫圈的安装状态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6335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