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大电流半导体器件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64445.2 | 申请日: | 2017-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729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4 |
发明(设计)人: | 张春尧;彭兴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盐芯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3/31 | 分类号: | H01L23/31;H01L23/5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4005 江苏省盐城***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流 半导体器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芯片封装结构,涉及半导体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IC 器件的设计是以电路原理图为根据,实现电路设计者所需要的功能。其主要指版图设计,需要考虑外部连接的布局,内部电子元件的优化布局,金属连线和通孔的优化布局,电磁保护,热耗散等各种因素。优秀的IC 器件设计可以节约生产成本,达到良好的电路性能和散热性能。焊盘是IC 器件设计中最常接触也是最重要的概念,选择元件的焊盘类型要综合考虑该元件的形状、大小、布置形式、振动和受热情况、受力方向等因素。现有技术容易造成器件空焊、虚焊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大电流半导体器件,该大电流半导体器件在一个封装结构中封装需隔离的两粒芯片,实现了双芯片封装功能,且有利于将引脚和金属焊盘更加牢固的固定,提高了与PCB之间焊接的可靠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电流半导体器件,包括第一芯片、第二芯片、第一L形金属焊盘、第二L形金属焊盘、若干个左侧引脚、若干个右侧引脚和环氧树脂包覆体;
所述第一L形金属焊盘、第二L形金属焊盘均由载片区和连接于载片区一端顶部的杆状延伸部组成,所述第一L形金属焊盘的载片区嵌入第二L形金属焊盘的缺口处,所述第二L形金属焊盘的载片区嵌入第一L形金属焊盘的缺口处;
所述第一芯片、第二芯片分别通过绝缘胶层固定于第一L形金属焊盘、第二L形金属焊盘各自的载片区上表面的中央区域,若干个所述左侧引脚并排间隔地设置于第一芯片、第二芯片的左侧,若干个所述右侧引脚并排间隔地设置于第一芯片、第二芯片的右侧,所述第一L形金属焊盘、第二L形金属焊盘下部边缘处均开有第一缺口槽,所述左侧引脚与第一L形金属焊盘、第二L形金属焊盘相向的内侧端下部开有第二缺口槽,所述右侧引脚与第一L形金属焊盘、第二L形金属焊盘相向的内侧端下部开有第三缺口槽,所述环氧树脂包覆体包覆于芯片、第一L形金属焊盘、第二L形金属焊盘、若干个左侧引脚、若干个右侧引脚上,所述第一L形金属焊盘、第二L形金属焊盘、左侧引脚和右侧引脚各自的下表面裸露出环氧树脂包覆体的底部;
若干根第一金线两端分别与第一芯片、第二芯片和左侧引脚电连接,若干根第二金线两端分别与第一芯片、第二芯片和右侧引脚电连接,所述第一L形金属焊盘、第二L形金属焊盘上表面均沿边缘开有一闭合的环形储膏槽,此环形储膏槽的截面形状为倒梯形,此环形储膏槽位于第一芯片、第二芯片正下方并靠近芯片的边缘区域;所述左侧引脚、右侧引脚的下表面镀覆有金属镀层,所述金属镀层与左侧引脚或者右侧引脚的厚度比为1:8~10。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改进的方案如下:
上述方案中,所述左侧引脚和右侧引脚的数目均为3~10根。
上述方案中,所述金属镀层为锡层或者镍钯金层。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 本实用新型大电流半导体器件,其第一芯片、第二芯片、第一L形金属焊盘、第二L形金属焊盘、若干个左侧引脚、若干个右侧引脚和环氧树脂包覆体,第一L形金属焊盘、第二L形金属焊盘均由载片区和连接于载片区一端顶部的杆状延伸部组成,所述第一L形金属焊盘的载片区嵌入第二L形金属焊盘的缺口处,所述第二L形金属焊盘的载片区嵌入第一L形金属焊盘的缺口处;因为设置了两个载片区,在一个封装结构中封装需隔离的两粒芯片,实现了双芯片封装功能。
2. 本实用新型大电流半导体器件,其金属焊盘下部边缘处开有第一缺口槽,所述左侧引脚与金属焊盘相向的内侧端下部开有第二缺口槽,所述右侧引脚与金属焊盘相向的内侧端下部开有第三缺口槽,有利于将引脚和金属焊盘更加牢固的固定,提高了与PCB之间焊接的可靠性;其次,其芯片通过绝缘胶层固定于金属焊盘上表面的中央区域,金属焊盘、左侧引脚和右侧引脚各自的下表面裸露出环氧树脂包覆体的底部,裸露的金属焊盘,以便芯片在工作时快速传导热量,散热效果好。
3. 本实用新型大电流半导体器件,其左侧引脚、右侧引脚的下表面镀覆有金属镀层,既降低了器件与PCB的导电接触电阻,也有利于与PCB之间的焊接强度的提高。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大电流半导体器件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附图1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盐芯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盐芯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6444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封装
- 下一篇:一种电力电子器件的板级埋入封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