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牵引式口腔吸唾管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67585.5 | 申请日: | 2017-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029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0 |
发明(设计)人: | 李剑;施彪;楼志渊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派克顿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C17/06 | 分类号: | A61C17/06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32103 | 代理人: | 马明渡,陈昊宇 |
地址: | 21513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牵引 口腔 吸唾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牙科口腔治疗领域,特别是一种具有口腔开口器功能的牵引式口腔吸唾管。
背景技术
在牙科口腔治疗时,医生为了方便治疗,在治疗过程中需要使用吸唾管将患者口腔内的唾液及使用医疗器械时喷出的水吸出。
现有的口腔吸唾管多为直管或弯折式直管,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存在以下问题:由于进行牙科口腔治疗都需要较长的时间,一般一次治疗的过程少则需要半个小时,多则需要四个小时才能完成。从患者的角度来说,患者在治疗一段时间后口腔会感到疲劳,导致口腔慢慢缩小,从而使得医生不能正常操作,工作效率大大降低,直形的口腔吸水管无法对患者口部提供支撑,无助于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通常需要使用口腔开口器对口部提供支撑,拉开口部边缘以增加牙科治疗操作中的观察视野,而口腔开口器的佩戴体验十分不舒适;从医生的角度来说,直形的口腔吸水管需要医生在对患者口腔内部进行吸水时,手腕和胳膊需要保持一个夹角,长期保持此姿势会导致医生手腕周围的肌肉和骨骼不适,甚至造成损伤;并且从治疗的角度来说,直形的口腔吸水管往往不能很好地伸入吸水区域,吸水的效率和效果较低。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人曾申请专利《一种口腔吸水管》(授权公告号CN202161428U),该口腔吸水管属于一种弯折式直管。该弯折式直管尽管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问题,但在操作时需要医生对直形手柄施加一个向下的摩擦力来牵引拉动患者的下颌骨,操作不便;且弯折处并不一定能很好的将下颌部分下拉,可能发生滑动而起不到作用。
因此,该现有技术存在以下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一、医生操作的舒适度不佳,不能有效地将患者的下颌部分下拉,治疗效率差,患者较为痛苦;二、现有技术均为前部单向吸水,吸水方式单一,吸水效率和效果有待提高。
因此,如何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便成为本实用新型所要研究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牵引式口腔吸唾管。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牵引式口腔吸唾管;包括一圆弧状管体,该圆弧状管体的头部为吸水端,圆弧状管体的尾部为出水端,设有一出水口,该出水口与一吸唾器械的管路连通设置;
所述圆弧状管体的吸水端设置有一钩状吸水头,设置于圆弧状管体的内弯一侧,并以其钩状部朝向圆弧状管体的尾部设置;所述钩状吸水头上开设有吸水孔,该吸水孔开设于钩状吸水头的端部,朝向圆弧状管体的尾部方向开设;或者所述吸水孔开设于钩状吸水头的至少两侧部,并每一侧部至少设有一个,以便从多个方向进行吸水;
还包括一圆弧状牵拉手柄,设置于圆弧状管体的内弯一侧,其圆弧弯曲方向与圆弧状管体相反;所述圆弧状牵拉手柄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圆弧状管体的中部,另一端连接于圆弧状管体的尾部,圆弧状牵拉手柄两端的距离与人的手掌宽度对应,构成圆弧状牵拉手柄与圆弧状管体之间形成一手掌穿设部。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1.上述方案中,操作时,操作者的将手伸入手掌穿设部中,并握住圆弧状管体,此时只需对圆弧状牵拉手柄施加向下的牵引力,便可通过圆弧状管体头部的钩状吸水头向下拉动患者的下颌骨,使下巴肌肉舒适放松。
2.上述方案中,当所述吸水孔开设于钩状吸水头的端部时,该钩状吸水头上还套接有一延伸软管,且该延伸软管的至少一侧部开设有至少一个吸水孔,以便充分地伸入患者口腔中进行吸唾作业。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优点如下:
1、本实用新型为一次性使用,可防止交叉感染;
2、本实用新型圆弧状管体平滑内弯的圆弧形状更有助于将吸唾管顺利地伸入到患者口腔中,提高了医生操作的舒适度;
3、本实用新型的钩状吸水头能准确地达到并伸入吸水区域,可更有效充分地吸取口腔中液体;
4、本实用新型的钩状吸水头与圆弧状牵拉手柄配合,只需对圆弧状牵拉手柄施加向下的牵引力,便可通过圆弧状管体头部的钩状吸水头向下拉动患者的下颌骨,使下巴肌肉舒适放松。因此,患者不用佩戴口腔开口器便能使口腔打开并保持更长时间,牵引和拉伸下巴肌肉也有助于病人减少恐惧和焦虑,从而减少痛苦。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1.圆弧状管体;2.出水口;3.钩状吸水头;4.吸水孔;5.延伸软管;6.圆弧状牵拉手柄;7.手掌穿设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派克顿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派克顿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6758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