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落水防沉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67932.4 | 申请日: | 2017-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658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5 |
发明(设计)人: | 董坤;唐友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R21/00 | 分类号: | B60R21/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精诚新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5218 | 代理人: | 李绍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落水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安全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汽车落水防沉结构。
背景技术
交通安全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中国在成为世界主要的汽车产销大国的同时,也是交通事故最多的国家。现今人们对汽车安全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汽车的安全主要分为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两个方面,主动安全有防撞预警系统、制动力分配系统、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等,但是在发生事故后要保证车内人员的安全,被动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的被动安全技术则主要集中在对碰撞过程中对乘员的保护,而对汽车落水这种情况研究不多。当汽车行驶过程中发生意外落入水中时,如没有必要的防护措施,车内将快速被水灌满而后快速下沉,导致乘员难以逃生。
为了防止上述情况的发生,虽然已经有人提出了一些想法,但由于汽车结构的复杂性和制造成本的限制,使得有些想法难以实现,如公开专利:CN101962001 A,公开了一种汽车碰撞缓冲、落水防沉结构,该结构采用一个密闭的后备箱形成一个密封腔体,然后用气泵向后备箱充气,这种结构首先密封腔体的实现需要较高成本,另外充气的时间可能较长,时效性较差;公开专利:CN201941709 U公开了一种汽车落水应急浮起系统,该系统使车辆单侧车门朝上,无法阻止汽车的下沉;公开专利:CN102259626 A公开了一种汽车落水防沉方法及装置同样采用了后备箱放置单个气囊,用来给落水的汽车提供上升的浮力,同样的单个气囊充气时间可能过长,并且气囊装置一旦失效则失去了唯一的落水防护途径,给车内人员带来极大危险。为此,如何充分利用车内有效的空间、较低的成本实现气囊高效充气,尽可能减少对汽车结构的影响,使之最大化的发挥对乘员的保护功能是相关技术人员研究的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以在汽车落水时延缓甚至阻止汽车下沉,结构设计合理、机构简单,充分利用了汽车空余空间,对车体机构的影响小,可靠性强,且成本低的汽车落水防沉结构。
为此,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落水防沉结构,包括车体,所述车体的后备箱中设有多个第一气囊,所述车体的4个车轮上方的挡泥板分别设置第二气囊,所述车体的后排乘员舱设有第三气囊,所述车体上还设有电源模块、开关机构、气体发生器和控制器,所述气体发生器分别为第一气囊、第二气囊和第三气囊充气,所述控制器用于触发气体发生器工作,所述控制器通过开关机构与电源模块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电源模块包括汽车自带的蓄电池和与蓄电池串联的短路保护器。
更进一步的,所述电源模块还包括备用电源,所述备用电源与蓄电池并联。
进一步的,所述气体发生器包括第一气体发生器、第二气体发生器和第三气体发生器,所述控制器包括第一控制器、第二控制器和第三控制器,所述第一气体发生器、第二气体发生器和第三气体发生器分别为第一气囊、第二气囊和第三气囊充气,所述第一控制器、第二控制器和第三控制器分别用于触发第一气体发生器、第二气体发生器和第三气体发生器工作,所述第一控制器、第二控制器和第三控制器分别通过开关机构与电源模块连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气囊的数量为4个或4个以上,所述第二气囊为长条状,所述第三气囊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在驾驶位和副驾驶位的座椅后侧。
进一步的,所述开关机构包括并联的落水感应开关和第一手动开关。
进一步的,还包括后排乘员感应开关,所述后排乘员感应开关用于检测后排座椅是否有乘员,所述后排乘员感应开关串接在第三控制器与开关机构之间。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控制器、第三气体发生器、第三气囊和后排乘员感应开关的数量各为2个,所述后排乘员感应开关设置在汽车后排座椅上,左右侧各设置一个,一个后排乘员感应开关对应一个第三控制器、一个第三气体发生器和一个第三气囊。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二手动开关,所述第二手动开关与后排乘员感应开关并联,用于控制第三控制器。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手动开关和第二手动开关设置在驾驶室内,所述落水感应开关设置在发动机盖下的左右两侧壁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理工学院,未经厦门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6793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精度二线制工业粉尘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汽车方向盘电子指纹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