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窥用摄像物镜光学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68430.3 | 申请日: | 2017-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218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1 |
发明(设计)人: | 蒋千年;涂小芹;涂孝涛;陈霞光;沈小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宇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13/00 | 分类号: | G02B13/00;G02B13/06;A61B1/00 |
代理公司: | 深圳茂达智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4394 | 代理人: | 夏龙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窥用 摄像 物镜 光学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物镜光学系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内窥用摄像物镜光学系统。
背景技术
内窥镜是一种医疗光学仪器,由体外经过人体自然腔道送入体内,对体内疾病进行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到脏器内腔病变,确定其部位、范围,并可进行照相、活检或刷片,大大的提高了癌的诊断准确率,并可进行某些微创手术治疗。
为了更大程度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手术后康复的时间,减轻医生的工作,提高可视化和科学数据化判断的诊断水平,则需要更进一步地减小内窥镜摄像系统并提高其成像拍摄效果,因此研究和使用更大拍摄视野、更小更清晰的内窥摄像用物镜光学系统成为技术上的课题。
为了实现小型化和良好的光学性能,中国专利文献CN204101801U中记载了从物体侧依次由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光阑、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组成的内窥镜物镜系统,第一透镜组用于偏转周边光线,单一透镜像差校正较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窥用摄像物镜光学系统,像差校正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窥用摄像物镜光学系统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内窥用摄像物镜光学系统,自物体侧到像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组、光阑和第二透镜组,所述第一透镜组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一透镜组由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和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构成,所述第二透镜组由一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构成,所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均有玻璃材料制成,满足以下条件式:
f/H(L1r1)<1.9;
H(L1r1)/IMH<0.9;
其中,f是内窥用摄像物镜光学系统的焦距,H(L1r1)是指常规观察时最大像高对应的主光线通过第一透镜组的物体侧的面所对应的高度,IMH是常规观察时对应的芯片感光面上的最大像高。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透镜组满足以下条件式:
0.2<f/f_G1<1.0;
其中,f_G1是上述第一透镜组的焦距。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满足以下条件式:
-2.0<f/f1<-1.1;
0.8<f/f2<1.4;
其中,f1为第一透镜的焦距,f2为第二透镜的焦距。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三透镜满足以下条件式:
f/f3<0.6;
其中,f3为第三透镜的焦距。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还满足以下条件式:
|1/(f1*V1)+1/(f2*V2)+1/(f3*V3)|<0.032;
其中,V1为第一透镜的阿贝数,V2为第二透镜的阿贝数,V3为第三透镜的阿贝数。
作为优选方案,还满足以下条件式:
TTL/f<5.0;
BF/f>1.0;
其中,TTL是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到芯片在光轴上的距离,BF是第三透镜的像侧面到芯片在光轴上的距离。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透镜至少有一面为球面,且满足以下条件式:
Nd1>1.6;
V1<50;
其中,Nd1为第一透镜的折射率。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透镜至少有一面为球面,且满足以下条件式:
Nd2>1.53;
V2<45;
其中,Nd2为第二透镜的折射率。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三透镜至少有一面为球面,且满足以下条件式:
Nd3>1.45;
V3<40;
其中,Nd3为第三透镜的折射率。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窥用摄像物镜光学系统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条件式f/H(L1r1)<1.9对物镜光学系统的焦距进行限定,更好地实现广角化,条件式H(L1r1)/IMH<0.9通过对常规观察时最大像高对应的主光线通过第一透镜组的物体侧的面所对应的高度H(L1r1)与常规观察时对应的芯片感光面上的最大像高IMH之间的比值进行限定,在实现小口径化的前提下,优化像面弯曲,并对轴外相差进行抑制,使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物镜光学系统,具有小径化、视场广角大的特点,第一透镜组由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和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构成,利用两片镜片校正相差,提高像差校正效果。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宇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宇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6843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