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金属管拉拔设备的自动打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69945.5 | 申请日: | 2017-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673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0 |
发明(设计)人: | 吴晓;蒋琳;祝焱;刘志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龙丰精密铜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1/00 | 分类号: | B21D31/00;B21C1/24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205 | 代理人: | 谭志强 |
地址: | 51909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管 拉拔 设备 自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管拉拔加工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金属管拉拔设备的自动打坑装置。
背景技术
金属管的铸轧法生产线中联拉是一道重要工序,拉拔工艺是采用游动芯头拉拔,主要是将轧管经过双道次或三道次的直线拉拔对金属管进行一次减径、减壁、拉伸,从而达到进一步提高金属管的生产效率和表面质量、同时减小壁厚公差的效果。游动芯头在拉拔的过程中的位置需要进行限制,将芯头装入轧管内部后,需要在金属管上打坑定位,防止芯头移动,避免造成空拉。
现在金属管拉拔过程中主要是由操作人使用手锤敲击金属管,使金属管表面产生一个小坑,这种人工打坑的方式敲打出来坑的大小、位置都不确定,主要是根据操作人员的工作经验来决定。限位坑的位置和大小不统一,经常造成空拉断管现象;而且定位不准敲击到金属管内部芯头,引起芯头损坏,芯头损坏后不容易发现,直接引起金属管内壁划伤,造成金属管成材率低,降低了生产效率,提高了生产成本,平均每打一个限位坑操作人员需要用力敲击3-6下,劳动强度大,容易造成工伤事故的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实现限位坑标准化,提高了限位坑的打坑效率,减少了芯头的损坏,提高了成材率,减少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的金属管拉拔设备的自动打坑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金属管拉拔设备的自动打坑装置,包括一拉拔小车,所述拉拔小车上固定有同向运动的打坑机构,所述打坑机构包括架设在拉拔小车上的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固定有一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活动杆垂直向下设置,所述活动杆的下端固定有顶头。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动杆的下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顶头上设置有内螺纹,活动杆与顶头螺纹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头的下端为弧形球面。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架包括左右两块侧板以及固定在两块侧板之间的横板,所述横板上设置有长形孔,所述横板和侧板通过穿设在长形孔内的紧固件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包括一控制主机,所述控制主机分别与拉拔小车和液压缸电连接并控制两者的启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金属管拉拔设备的自动打坑装置,利用液压缸自动进行打坑,实现了限位的标准化,而且安装架的位置固定,可以调节液压缸和芯头的距离,杜绝了误敲芯头所引起的损坏,提高产品成材率;与现有的人工打坑方式相比,提高了自动化程度,降低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提高了游动芯头直线拉拔的生产效率,减少等待时间,节约能耗;安装架的横板吸收了拉拔小车工作时的横向压力,抵消了拉拔小车受到的振动,延长了小车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的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与图2,一种金属管拉拔设备的自动打坑装置,包括一拉拔小车1,所述拉拔小车1上固定有同向运动的打坑机构,所述打坑机构包括架设在拉拔小车1上的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固定有一液压缸2,所述液压缸2的活动杆3垂直向下设置,所述活动杆3的下端固定有顶头4。还包括一控制主机,所述控制主机分别与拉拔小车1和液压缸2电连接并控制两者的启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龙丰精密铜管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龙丰精密铜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6994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发动机加强件一次侧冲孔模具
- 下一篇:多功能加工设备